实脾散
实脾散是什么呢?实脾散属于祛湿剂,很多朋友对实脾散的治病功效并不了解,今天就让小编带你来学习下吧。
内容目录
实脾散
方歌:实脾苓术与木瓜,甘草木香大腹加,草果姜附兼厚朴,虚寒阴水效堪夸。
方义:本方所治之水肿,亦谓阴水,乃由脾肾阳虚,阳不化水,水气内停所致。水湿内盛,泛溢肌肤,则肢体浮肿;水为阴邪,其性下趋,故身半以下肿甚;脾肾阳虚,失于温煦,则手足不温;水气内阻,气机不畅,则胸腹胀满;脾阳不足,腐熟无权则便溏;口中不渴,舌苔白腻,脉沉弦而迟为阳虚水停之征。治以温阳健脾,行气利水。
方中以附子、干姜为君,附子善于温肾阳而助气化以行水;干姜偏于温脾阳而助运化以制水,二药相合,温肾暖脾,扶阳抑阴。臣以茯苓、白术渗湿健脾,使水湿从小便去。佐以木瓜除湿醒脾和中;厚朴、木香、大腹子(槟榔)、草果行气导滞,令气化则湿化,气顺则胀消,且草果、厚朴兼可燥湿,槟榔且能利水。甘草、生姜、大枣益脾和中,生姜兼能温散水气,甘草还可调和诸药,同为佐使之用。
实脾散的用法用量
组成:厚朴(去皮,姜制,炒)、白术、木瓜(去瓣)、木香(不见火)、草果仁、大腹子、附子(炮,去皮脐)、白茯苓(去皮)、干姜(炮)各30g,甘草(炙)15g。
用法:上㕮咀,每服12g,水一盏半,生姜五片,大枣一枚,煎至七分,去滓,温服,不拘时服。现代用法: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服,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。
加减:若气短乏力,倦惰懒言者,可加黄芪补气以助行水;小便不利,水肿甚者,可加猪苓、泽泻以增利水消肿之功;大便秘结者,可加牵牛子以通利二便。
实脾散的功效主治
功效:温阳健脾,行气利水。
主治:脾肾阳虚,水气内停之阴水。身半以下肿甚,手足不温,口中不渴,胸腹胀满,大便溏薄,舌苔白腻,脉沉弦而迟者。
运用: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肿之常用方。临床应用以身半以下肿甚,胸腹胀满,舌淡苔腻,脉沉迟为辨证要点。
实脾散的禁忌
若属阳水者,非本方所宜。
实脾散的文献摘要
1.原书主治 《重订严氏济生方·水肿门》:“阴水为病,脉来沉迟,色多青自,不烦不渴,小便涩少而清,大腑多泄,此阴水也,则宜用温暖之剂,如实脾散、复元丹是也。”
2.方论选录 汪昂《医方集解·利湿之剂》:“此足太阴药也。脾虚故以白术、苓、草补之,脾寒故以姜、附、草蔻温之,脾湿故以大腹、茯苓利之,脾满故以木香、厚朴导之。然土之不足,由于木之有余,木瓜酸温能于土中泻木,兼能行水,与木香同为平肝之品,使木不克土而肝和,则土能制水而脾实矣。经曰:‘湿胜则地泥。’泻水正所以实土也。”
-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
- 鸡鸣散
- 白术附子汤
- 铁骨丹
- 桂枝附子汤
- 桂枝芍药知母汤
- 三痹汤
- 八风续命汤
- 独活寄生汤
- 足踏丸
- 紫葳汤
- 蠲痹汤
- 甘草附子汤
- 增补省风汤
- 羌活胜湿汤
- 五皮饮
- 五皮散
- 珍宝三生丹
- 防己茯苓汤
- 实脾散
- 萆薢分清饮
- 真武汤
- 猪苓汤
- 防己黄芪汤
- 败酱散
- 泽泻散
- 茵陈五苓散
- 苓桂术甘汤
- 百合滑石散
- 胃苓汤
- 泽漆丸
- 四苓散
- 茯苓甘草汤
- 拈痛汤
- 三黄洗剂
- 茵陈蒿汤
- 连朴饮
- 栀子柏皮汤
- 五苓散
- 燥阴散
- 甘露消毒丹
- 黄芩滑石汤
- 止带方
- 除湿胃苓汤
- 藿朴夏苓汤
- 厚姜半甘参汤
- 香砂胃苓汤
- 三仁汤
- 白带汤
- 蚕矢汤
- 五淋散
- 六和汤
- 四妙丸
- 柴平汤
- 八正散
- 藿香正气散
- 三妙丸
- 不换金正气散
- 斩梦丹
- 二妙散
-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
-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
- 葛根的功效与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与作用
- 燕窝的功效与作用
-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
-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
- 木瓜的功效与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樱桃的功效与作用
-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
- 党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铁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
-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
- 杨梅的功效与作用
- 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
-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阿胶的功效与作用
-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
-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无花果的功效与作用
-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芦荟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
-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与作用
- 杜仲的功效与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
-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莲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
- 银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沙棘的功效与作用
-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
- 葡萄的功效与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
-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
- 大蒜的功效与作用
-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
- 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
-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
- 何首乌的功效与作用
-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
-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
-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
- 锁阳的功效与作用
- 百合的功效与作用
-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
-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
- 丝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钱草的功效与作用
-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
- 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与作用
-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
- 酸枣仁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与作用
-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
- 荷叶的功效与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
-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
-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
- 木香顺气丸的功效与作用
- 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