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小说 女频言情 朱允炆朱允熥写的小说朝堂之上
朱允炆朱允熥写的小说朝堂之上 连载
继续阅读
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

本书作者

姜阿山小树

    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炆朱允熥的女频言情小说《朱允炆朱允熥写的小说朝堂之上》,由网络作家“姜阿山小树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”“若它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宝贝,那皇爷爷您可要重重赏我。”朱允熥并不急着介绍,展示功能用途,反而先笑着讨价还价起来。这玩意真有什么大用?看着朱允熥这幅信心十足的样子,朱允炆也不由得有些惊疑不定了。旋即,他心中摇了摇头。这不可能。虽然他不清楚这东西有什么用,但顶天了也就是一个好玩好耍的玩意儿。说它是什么利国利民的大宝贝,简直是天大的笑话。“三弟,你怎么能和皇爷爷这么说呢?”“孝顺谦卑礼,乃是做人的基本。”“皇爷爷对你不薄,才这般年龄,便封你为王,你就该好好孝敬皇爷爷,如何还能这般向皇爷爷讨要赏赐?太不应该了!”说完,朱允炆又立即装出懂事孝顺的模样,向朱元璋道:“三弟年幼无知,皇爷爷莫怪。”朱允熥笑道:“我孝顺皇爷爷,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事。...

章节试读




“若它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宝贝,那皇爷爷您可要重重赏我。”

朱允熥并不急着介绍,展示功能用途,反而先笑着讨价还价起来。

这玩意真有什么大用?

看着朱允熥这幅信心十足的样子,朱允炆也不由得有些惊疑不定了。

旋即,他心中摇了摇头。

这不可能。

虽然他不清楚这东西有什么用,但顶天了也就是一个好玩好耍的玩意儿。

说它是什么利国利民的大宝贝,简直是天大的笑话。

“三弟,你怎么能和皇爷爷这么说呢?”

“孝顺谦卑礼,乃是做人的基本。”

“皇爷爷对你不薄,才这般年龄,便封你为王,你就该好好孝敬皇爷爷,如何还能这般向皇爷爷讨要赏赐?太不应该了!”

说完,朱允炆又立即装出懂事孝顺的模样,向朱元璋道:“三弟年幼无知,皇爷爷莫怪。”

朱允熥笑道:“我孝顺皇爷爷,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事。”

“但皇爷爷身为天子,也该赏罚分明,如此方能得天下人之心。”

“我来讨要赏赐,可不是为了自己,而是为天下人讨要,为了给咱大明朝廷树立有功必赏的信誉。”

老朱冷哼道:“你还是先好好说说,这是啥东西,有什么用途吧。”

“若果真如你所言,确有大用,利国利民,咱自不会吝啬赏赐。”

“若是你谎言逛骗咱,那就不是重重赏赐,而是非要重重责罚不可。”

朱允炆立即在旁边道:“皇爷爷,三弟纵有万般的不是,那也是您的亲孙儿,我的亲弟弟,您再怎么罚他,也不能真的将他圈禁一辈子啊!”

“最多,最多,您夺了他的王爵,孙二可以好好养他一辈子,让他逍遥快活,一生无忧。”

他表面上是求情,实则是暗暗提醒老朱,要废了他的王爵。

朱允熥却丝毫不以为意,反而拍着胸膛道:“没关系,若真不是利国利民的大宝贝,皇爷爷圈禁我一辈子,我也绝无怨言。”

他将东西放到桌子上展开,方不紧不慢的做起介绍。

“此物名唤滚筒式油印机,乃是印刷书籍文字的无上利器。”

“只要用在蜡纸上写下文字,将其平放在纱网上,再将纱网架放到纸上,用油墨滚筒在腊纸上滚一下,便能复印一张纸的文字。”

“印刷简单方便快捷,较之寻常的活字印刷,雕版印刷,大约也就是增强一万倍吧!”

“有了此物,我大明王朝甚至可以让每个人都读书识字,让天下人人皆是读书人。”

“什么?”老朱大惊失色,霍地一下,从龙椅上站了起来。

朱允炆也是面色一变,当即道:“三弟,这话可不是玩笑,你可不能在此事上欺骗皇爷爷。”

朱允熥摇头道:“我哪敢骗皇爷爷!”

他将制作好的蜡纸拿出来,当着朱元璋面,用早就制作好的鹅毛硬笔,在蜡纸书写了几行字。

随即,将蜡纸放在纱网上,按照刚才所说的办法,再放入白纸……用滚筒重重压一下,取出白纸,上面果然浮现出刚才所写的字。


辞别老朱,离开皇宫,回到府中,便看到有许多人正忙忙碌碌,似乎是要搬家。

“怎么回事?”朱允熥问道。

“恭喜三皇孙……不……恭喜吴王殿下!”宫女太监们连忙行礼道贺。

“殿下授封亲王,赐宅邸,这不马上就要搬出去独自居住吗?奴婢们正在帮着两位王爷整理起居服饰,以及一干物件。”

“哦!”朱允熥应了一声。

心里想着搬出去也好。

东宫虽然宽阔,但上面还有吕妃等长辈。

搬到外面去,才能真正当家做主。

不管要干什么,都会方便许多。

就在这时,朱允炆和吕氏走了过来。

朱允熥连忙向吕氏行礼。

吕氏泪眼婆娑,对他狠狠瞪了一眼。

目光内满是怨恨的杀气,就仿佛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了似的。

旁边,朱允炆连忙拉了拉吕氏的衣袖,吕氏目内的凶光才收起。

她扶起朱允熥,且哭且怜道:“你刚刚出生几天,就没了亲娘,是我一手将你养大。”

“一转眼,你都长这么高了。”

“我虽不是你的亲娘,待你却如亲生儿子一般无二。”

“你和炆儿一样,都是我的心头肉啊。”

“如今,你们两个都要搬出去独自居住,可叫我如何舍得?”

她说着说着,似触及伤心处,竟泪如雨下。

“娘,孩儿虽然搬出府去了,以后还是会时常回来看娘的。”朱允炆安慰道。

“孩儿也一样!”朱允熥也说道。

“你们记得娘亲就好!”吕氏用衣袖擦了擦眼泪,拉着朱允熥的手道:“我听说昨日在金銮殿上,你向皇爷爷自荐,请立你为储君,可有此事?”

朱允熥道:“确有此事!”

吕氏眼角深处的怨恨杀气,骤然再起,又迅速压了下去。

她强行堆起笑意道:“那真真是有志气得很啊!我亲手养大的孩子,还真是不凡呢。”

“您过誉了!”朱允熥道:“身为朱氏子孙,皇爷爷的后代,守护大明江山,本就是孩儿义不容辞的责任。”

“说得好!”吕氏对旁边的朱允炆道:“炆儿,你听到你三弟的话没有,守护大明江山,是朱家子孙的责任。”

“你也是朱家子孙,还是他的哥哥,你责任更大,可千万别忘了。”

朱允炆忙道:“孩儿谨记在心。”

吕氏挥了挥手,唤来一名宫女,一名太监。

对朱允熥道:“炆儿长你一岁,还是要稍微成熟些。”

“况且,你皇爷爷又给他安排了几名学识渊博的师父,去他的府上教他读书。”

“要我说啊,你皇爷爷也是有些偏心了,怎么就给炆儿安排了大儒,却不见给你安排呢?”

这句话可有些逾越了。

言谈中的炫耀却是掩饰不住。

“娘可不能不疼你。”

她指着旁边的太监宫女说道:“他叫赵瑞,她叫玲儿,两人都是跟在我身边多年的人,办事认真仔细,十分可靠。”

“你到了新的王府上,总是需要人伺候的。”

“我便将他们两个,送与你了。”

“他们可以帮着你管好王府的事情,也不用你操太多的心。”

赵瑞和玲儿一齐行礼:“奴婢参见吴王殿下!”

朱允熥眉头微微皱了皱。

这不是摆明着往自己身边安插人吗?

可吕氏虽不是他的亲生娘,却也是朱元璋亲自下旨扶正的太子妃。

身为晚辈,孝顺为大,朱允熥不能拒绝她的安排。

这一招是明棋,高明得很,不知是不是有什么人在背后指点。

朱允熥心念闪转,笑道:“那就多谢了!”

……

……

……

圣旨已下,朱允熥也没有再挑良辰吉日,当日便搬进了吴王府。

吴王府距离东宫不远,与朱允炆的献王亦是隔墙相望,去皇宫大内也十分方便。

吕氏并没有搬出东宫。

这应该是一个暗示。

老朱是在通过此举,告诉天下人,后面新册封的储君,只会从故太子朱标的儿子中选择。

吕氏身为母妃,无论谁做了皇太孙,她都无须搬出东宫。

刚入吴王府,还没有安顿好,便听得外面又传来熙熙攘攘的闹喊声。

“都小心一点,可不要碰坏了,这可是从南海深处采来的珊瑚树,无价之宝。”

“你……你……你们都仔细着点,可不要磕碰坏了,今儿是咱外甥封王的大喜日子,这些可都是给他贺礼。”

“谁要是碰坏了宝物,小心你们的脑袋。”

……

朱允熥走出书房,便看到一大群人进进出出,正往府里面搬东西。

“怎么回事?”

他从东宫搬家到吴王府,要搬的东西并不多,早就搬完了。

“哈哈哈!”

刚一询问,便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。

那人一见到他,顿时兴奋地大笑。

一路跑了过来,盯着他看了又看:“不错,不错,有王爷的气象。”

“若是有朝一日,穿上龙袍,君临天下,那断然是更加威武了,哈哈哈哈!”

“舅舅,你胡说些什么呢?”朱允熥训斥道:“这种浑话,也是能随便说的吗?”

来人不是别人,正是朱允熥亲生母亲的弟弟,开平王常遇春的儿子常升。

也就是朱允熥的亲舅舅。

俗话说:娘亲舅大!

一个舅舅半个爹!

在这个时代,舅舅是非常亲的亲人。

常升的年龄,比朱允熥约摸大了十来岁,正是二十四五岁的年龄。

身为常遇春之子,又因哥哥常茂犯错被削爵,常升便袭封了常遇春的爵位,为开国公。

常遇春死得早,他自小无人管教,身为功臣之子,又有国公的身份,平日里行事便难免嚣张跋扈。

此际听到朱允熥训斥,常升也不以为然,他单膝跪地一拜,拱手道:“末将常升,参见吴王殿下!”

“快起来吧,你是我舅舅,装什么客气礼数。”朱允熥挥了挥手。

常升笑嘻嘻地起来,道:“好外甥,你昨天在大殿上,可真是威风啊!”

“我昨日虽然没去上朝,但却都听人说了。”

“公然向陛下索要储君之位,断了朱允炆那小子想做皇太孙的念头,痛快,痛快!”

听着他这般毫不顾忌的言语,朱允熥的脸色不由得沉了下去。

然而,还未等他开口说什么,常升便又接着往下说了。

“昨天大殿上的事,今儿已经在金陵城传开了。”

“京城里的权贵子弟,勋臣后代,个个都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,夸你有胆识,有志气,敢作敢当,是一条好汉!”

“陛下也没有责罚你,足见对你还是非常满意的。”

“这不,听到你受封吴王,大伙儿都抢着给你送来了贺礼。”

“这些可都是好玩意儿。”

“你看这棵珊瑚树,树高三尺,乃是采集南海深处的珊瑚制作而成,晶莹剔透,流光闪烁,万金不换!”

“你再看这幅屏风,这上面的画,可是宋徽宗的手笔……”

……

“我刚才四处瞅了瞅,你府上的家具桌椅,也都太旧了一些,所用的木头也不够好。”

“我看得全部给换了。”

“还有这宅子,也该翻修翻修。”

“这样才配得上你堂堂吴王的身份。”

“至于修缮所需的银两,你就不需要担心啦。”

“咱们这群勋贵子弟朋友,兄弟将士,全部都帮你包了。”




“反正不是你做的,也不是咱们做的,陛下怪罪下来,也与我们无关,何乐而不为呢?”

朱允熥白了他一眼。

对常升这种人,他真是有点服了。

也就是顶着他父亲常遇春的阴庇,继承了开国公的爵位。

要依着他自己的本事,恐怕市井普通百姓中稍有见识的人,都要胜过他许多。

“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。”

朱允熥耐着性子和他解释:“既然不是我们做的,那别人无缘无故,为啥要帮我呢?”

“俗话说得好,无事献殷勤,非奸即盗。”

“他们凭啥要冒着风险,散播谣言,帮我夺储君,于情于理,都说不通。”

“除非是包藏祸心,欲陷我于不利。”

常升一拍脑袋,道:“对呀,外甥你说得有道理,我却是没想通这其中的关窍。”

“到底还是你才华高,人更聪明一些,不愧是未来要执掌大明江山的人。”

这拍马屁的功夫,倒是学得不错!

朱允熥再度翻了一个白眼。

常升当即夸下海口:“你放心,此事包在我身上。”

“不出三日,保证帮你调查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!”

朱允熥微微点头,道:“舅舅办事,我放心得很!”

他当然不放心!

但本来也没抱多大指望,也就乐得随口夸他一句。

旋即又问道:“舅舅找到杨士奇了?”

“找到了!”常升自吹自擂,道:“以舅舅的能力,在金陵城内,找一个人,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?”

朱允熥奇道:“他怎么会在金陵城呢?你不会搞错了人吧。”

常升道:“我都查过了。”

“他是江西吉安府泰和府的人氏,自幼父亲便死了,随母亲一起生活长大,是一个秀才,曾经参加过乡试,没有中第。”

“这些跟你说的,全部吻和,错不了!肯定就是你说的那个人。”

“想来是应该还没有逃回去,就在金陵城内藏起来了。”

也对。

史书上对杨士奇的记载虽然不少,但也都是一些重要的事迹。

如果他此时来了一趟金陵,又没有做什么重要的事,史书多半不会记载。

这倒是合理。

不过。

朱允熥不解问道:“逃?他为什么要逃?又藏起来干嘛?”

常升道:“他不是得罪你了吗?当然要逃走藏起来啊!”

朱允熥一愣:“我什么时候说过他得罪我啦?”

常升摸了摸脑袋,道:“舅舅我猜的啊,没有得罪你,你找他干嘛!”

“一个落第秀才,哪里值得你堂堂吴王亲自派人去找,居然还郑重其事的交待给舅舅我。”

“肯定是有什么事,得罪你了!”

他说着,拿起点心,一边吃一边道:“你放心,舅舅已经将他抓起来,关到地牢里面去了。”

“要杀要剐,或者要用大刑让他求生不得,求死不能,都随你了。”

“若要舅舅帮忙的话,咱府里有用刑的高手,还是以前帮着咱爹审讯敌军奸细的。”

“只要他出手,保证能活活折磨那个杨士奇七七四十九天,还不让他死了。


“皇爷爷,其实孙儿这几日,都在府中读书!”

此言一出,朱元璋和朱允炆皆是一愣。

你刚才还说在府中没日没夜造箱子里面的宝贝,现在却说自己在府中读书,撒谎也不要太离谱了吧?

朱允炆越发高兴。

看来这个弟弟,真是被吓糊涂了。

朱允熥理直气壮:“孙儿是在研究该怎么读书,以及怎么让天下人都有书可读?”

“这应该也算是读书吧?总不至于只有抱着四书五经,死记硬背,才叫读书吧?”

“你……你……”老朱气炸了,身体都在微微颤颤发抖。

他指着地上的箱子道:“你在府中读书,这箱子里的玩意儿,就是你读书的成果吗?”

“对啊!这就是孙儿我读书的结果。”朱允熥点头应道。

老朱怒喝道:“好啊……来人,来人啊,给我将这个箱子拉拿出去,一把火烧了。”

立时有两名侍卫上前。

朱允熥顿时大惊失色,连忙一把扑到箱子上,嚷嚷道:“皇爷爷,这可不行啊,这可是孙儿这几日没白天没黑夜奋战的战果,是宝贝,是利国利民的大宝贝!”

老朱冷笑道:“你这几日没白天没黑夜就为了做这破玩意儿,还利国利民的大宝贝呢,咱就偏要一把火烧了。”

朱允炆也在旁边劝道:“三弟,都这个时候了,你就别犟了。再向皇爷爷认错请罪吧。”

“你这样做,是想要皇爷爷废了你的王位,将你圈禁在王府中吗?”

这句话好像提醒了老朱一般。

老朱当即道:“对对对,咱这就下旨,废了你的王位,看你还犟不犟!”

朱允熥仍死死抱着箱子不放,抬头道:“皇爷爷,你要废我的王位没关系,但这箱子里面的东西,真是宝贝,关系到大明国运,关系到天下千千万万读书人的大宝贝。”

“您老人家好歹先看一下吧!”

老朱怒气未熄,道:“咱就不想看,也不信你说的鬼话。”

朱允熥仍笑道:“皇爷爷,若是你看了箱子里面的东西,觉得这东西不能利国利民,不是什么大宝贝,那你再治我的罪,也不迟啊!”

听到这话,老朱气狠狠瞪了他一眼,在龙椅上坐了下去,没有再作声。

朱允熥见状,左右看了看已来到身旁两侧的侍卫。

侍卫见老朱没有再发话,自然明白这是同意先打开看,当即都退了下去。

朱允熥这才将身体从箱子上面挪开,笑嘻嘻地打开。

将里面的东西,小心翼翼地取出来。

“这是何物?”朱允炆从来没有看到过,十分好奇。

朱允炆小时候做的器件,虽然都没什么实用,却精巧好看。

毕竟,玩物嘛,就讲究一个精巧美观,以便赏玩。

可他今日带来的东西,与精巧好看根本就不沾边。

老朱还在生闷气,仍然没有作声,目光却仍忍不住地瞥了过来。

“皇爷爷,先说好了,若这东西,与读书无关,不能帮助天下读书人,不是利国利民的大宝贝,你撤我的王爵,将我圈禁在府中,终身不准外出,孙儿我都绝无二话。




老朱口中这样说着,心却一点点沉了下去。

少年好色虽然是寻常事,但若沉迷酒色,就无法将江山托付于他了。

“那倒没有!”蒋瓛摇了摇头。

“吴王殿下只看了那些歌女舞姬一眼,便没有再找她们。”

“好!”老朱猛地在桌案上重重拍了一掌。

喜不自禁!

“不愧咱的好孙子,见美色而不心动,虽年少却心有志。”

蒋瓛道:“可吴王殿下看到小时候玩的器件,却好奇起来。后来更是召集了一大群木匠,工匠,铁匠等匠人,在府中摆弄……”

“每日天不亮就起床,天黑了方歇下……”

蒋瓛将记载朱允熥每日日常活动与言语的折子,递了上去。

还有一张图纸,是朱允熥准备要打造的东西。

老朱打开图纸,看了又看,不解问道:“你认得这是何物吗?”

蒋瓛摇头道:“微臣不认得!”

他唯恐老朱生气,责怪自己失职,又连忙道:“微臣问了不少人,无论是饱读诗书典籍的文人,还是经验丰富的木匠,工匠、铁匠等,他们都不认得。”

“想来应该是吴王殿下自个儿想出来的玩意儿,故无人识得。”

“熥儿这几天,一直在府中,监督匠人打造这东西?”老朱又反问了一句。

“是!”蒋瓛道。

“你对此怎么看?”老朱问。

蒋瓛大惊,忙道:“微臣不敢……”

“咱让你说,你就说!”老朱怒道。

“微臣遵旨!”蒋瓛见无法逃避,只好道:“吴王殿下自幼在东宫长大,管束甚严,微臣听闻他幼时就喜欢做一些好玩的小玩意儿。”

“后来年岁渐长,要读书做功课,便无睱他顾。”

“如今出了东宫,在王府里面无人管束,难免勾起幼时回忆,稍有放纵,亦是人之常情。”

“吴王殿下毕竟年岁尚小,正是贪玩的年龄。”

“想来只要陛下加以教导,当可回到正轨。”

他一边说,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老朱的神色。

“小时候就喜欢摆弄这些玩意儿?”

老朱怒问了一句。

“听说是的!”蒋瓛小声应道。

“可他现在长大了!”老朱大吼道。

“他都敢站出来,公开在朝堂上找咱索要储君之位了!”

“他怎么能天天玩这些呢?”

朱元璋咆哮如雷,生气地在御书房里走来走去。

“没人管他就放纵自己吗?”

“就这样子,咱怎么能将江山交给他?”

“简直是岂有此理!”

老朱猛地将画卷揉成一团,扔了出去。

“玩物丧志,玩物丧志啊!”

“陛下息怒!陛下息怒!”蒋瓛跪在地下,身体都有些发抖起来。

身为锦衣卫指挥使,平日里的他永远镇定自若。

在别人眼里,指挥使大人是泰山崩于顶而面不改色的。

此际面对暴怒的皇帝,就连他也不由自由的害怕起来。

半晌。

老朱的怒意终于逐渐发泄完毕。

“不能让他在府中继续呆着,荒废时光。”

“传旨,着献王、吴王明日进宫读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