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小说 现代都市 大明:老朱假死后,我登基哄堂大孝朱元璋蒋瓛前文+后续
大明:老朱假死后,我登基哄堂大孝朱元璋蒋瓛前文+后续 连载
继续阅读
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

    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蒋瓛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大明:老朱假死后,我登基哄堂大孝朱元璋蒋瓛前文+后续》,由网络作家“今年不当菜鸟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咚咚咚......”震动人心的军鼓声响起,鼓声穿过宫殿的墙壁,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。所有听见战鼓声的武将那都是统一抬起头来,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和好奇。他们眼前一亮,仿佛是嗅到了战争的气息。“这鼓声听起来像是牛皮鼓啊?”常茂微微皱眉,侧耳倾听着那震耳欲聋的鼓声,率先开口。他自幼跟随父亲常遇春南征北战多年,什么样的战争场面没见过,顿时听出来这鼓的材质。一旁的常升附和道:“恐怕真的是蓝将军的淮南军和燕王联合在一起了,这个蓝玉,怎么会和燕王走到一起,当真是奇怪!”要知道,在以前的时候,双方可是有着极深的矛盾!一边跃跃欲试的俞通海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到底怎么回事,待会儿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?”此时大殿之中,心情最复杂的莫过于朱允熥的人了。无论是...

章节试读

咚咚咚......”
震动人心的军鼓声响起,鼓声穿过宫殿的墙壁,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。
所有听见战鼓声的武将那都是统一抬起头来,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和好奇。
他们眼前一亮,仿佛是嗅到了战争的气息。
“这鼓声听起来像是牛皮鼓啊?”
常茂微微皱眉,侧耳倾听着那震耳欲聋的鼓声,率先开口。
他自幼跟随父亲常遇春南征北战多年,什么样的战争场面没见过,顿时听出来这鼓的材质。
一旁的常升附和道:“恐怕真的是蓝将军的淮南军和燕王联合在一起了,这个蓝玉,怎么会和燕王走到一起,当真是奇怪!”
要知道,在以前的时候,双方可是有着极深的矛盾!
一边跃跃欲试的俞通海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到底怎么回事,待会儿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?”
此时大殿之中,心情最复杂的莫过于朱允熥的人了。
无论是常茂还是俞通海都是不希望朱棣上位的,不过,朱棣上位跟朱允炆上位又有所不同。
在他们看来如果是朱棣上位,想必对于朱允熥并不会过于为难。
如果是朱允炆上位,那么他们这些朱允熥的人包括他们的主子,恐怕都不会有好果子吃。
“二通鼓了!”
那鼓声越发急促,如同催命的音符,在空气中跳动。
每一声鼓响都像是在撞击着人们的心脏,让城上城下的人都愈发紧张。
李景隆和蓝玉同时眯起眼睛,他们都在等对方最后的底牌,直到第三通鼓擂响!
蓝玉看着依旧紧闭的城门,就知道,看来恐怕是不得不动用一点武力了!
“丘福,攻城!”
待命的丘福不敢违逆,连忙说道:“遵命!”
接着大吼一声:“诸君,随我攻城!”
丘福一马当先,身后的淮南军一窝蜂地涌上前,直逼金陵城门!
李景隆此刻也是战心起,他早就想亲自指挥一场战斗了。
对手又是大名鼎鼎的蓝玉,他恨不得大展拳脚,把他直接打趴下,好好地在天下扬名!
证明他们老李家虎父无犬子!
“瞿能,平安,给本将守住!”
这二人也是骁将,很快,就是指挥士兵准备好金汁等物,一场厮杀瞬间在城下展开。
中军之内,朱棣眼神微眯,身旁跟着一个僧侣模样的人,此人一身黑,手捻佛珠,看起来像是个一心向善的人!
朱棣此刻开口问道:“广孝,你说今日,我们能否进得了这金陵城!”
僧人神神在在,颇为神棍地说道:“属于殿下的,永远都会属于殿下,别人夺不走!”
朱棣闻言不禁笑了起来。
就在李景隆等人正在死战之时,突然,鸣金之声自后方响起!
宫内竟然响起了鸣金之声,李景隆、瞿能、平安等人都是一愣!
随即,朱允炆贴身伴读黄子澄纵马前来,对着李景隆大叫道:“殿下已从北门出城!命李景隆速去护驾!”
听到这则消息,李景隆也是懵了,不过随即明白了朱允炆的想法。
“殿下想要离开金陵,然后和燕王争夺天下?”
李景隆不是傻子,眼下的局势很明朗了!
城外是久经沙场的淮南军,足足有数万之众,又有蓝玉居阵指挥,朱棣调度,麾下丘福、张玉、朱能、潘松等人哪个又不是骁将?
再加上城内朱棣的派系,以及李善长手持圣旨,这一场战斗,他们没多少胜算!
但若是此时离开金陵城,逃出去尚还有一丝生机,有与朱棣对战的可能!
“不知谁护送着殿下?殿下打算前往哪里?”
李景隆迫切的问着黄子澄。
“耿炳文护送着殿下!打算前往济南!济南府相铁铉忠心耿耿,殿下打算先占据齐鲁之地!”
听闻此言,李景隆等人皆认为此计可行,他不禁感叹道:“殿下做出了正确的选择!不知道是谁给殿下出的主意?”
黄子澄回道:“翰林院编纂,杨士奇!”
李景隆并未听说过杨士奇的名声,不过,此时他知道的确到了该撤的时候了。
“瞿能、平安,收兵!往北门跑!”
李景隆当机立断,命令手底下人撤向北门。
听到金陵城内鸣金的蓝玉也意识到了什么,连忙指挥丘福说道:“不好!他们要跑!张玉、朱能,率兵突击!”
三员骁将立刻朝着城门猛攻了过去。
没过多久,金陵城的城门轰然打开!
“恭喜燕王!入主金陵,不日登基!”
姚广孝此时对着朱棣适时地拍起马屁来。
“这一切,等先抓住我的好侄子再说吧,通知全军入城!所过之处,秋毫无犯,不得扰民!”
朱棣挥鞭,驱马上前。
身边众人齐齐高声大喊:“燕王圣明”。
金陵城所发生的一切很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,他对于这等变故,也是始料未及。
他深知若是让朱允炆跑出了金陵城,那么,朱允炆势必会到地方,以他是正统的名义号召天下勤王!
届时这大明江山,将变得满目疮痍,民不聊生!
更有甚者,恐怕会自己割据为王!
朱元璋此刻有些后悔!
“谁给允炆出的这个馊主意!岂不知这样会造成我大明天下的混乱,重现汉末之事!”
朱元璋一旁的蒋瓛说道:“是翰林院编纂杨士奇。”
挺到这个人名,朱元璋愣住了:“杨士奇?为何咱从来没听说过此人?”
锦衣卫号称天上的事知道一半,地上的事全都知道,所以蒋瓛把自己了解到的说了出来:“此人刚进入翰林院没几年,的确是籍籍无名,我也想不明白,为何此时这个杨士奇会站出来给皇太孙出这么一个主意!”
朱元璋总感觉这其中有哪里不太对。
身为淮南军阀的蓝玉,朱允熥的舅姥爷竟然和朱棣搞在一起,而翰林院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编纂,竟然为皇太孙朱允炆出这么一个乱武天下的主意!
朱元璋依稀记得,先前朱允熥曾经要求到翰林院学习过几年......
“蒋瓛,你说这一切,会不会有人有意为之?也不知道,倘若朱棣入城,会对允熥做出什么来。”
朱元璋此时的眉头深深地拧在了一起,无比担心还没跑出去的朱允熥的安全。
“那,皇爷,我们是不是......”
朱元璋此时却摇了摇头,止住了蒋瓛的说法。
“这样,我们先暂时不要现身,且看看棣儿放上皇帝后,会如何对待同族。”

“可是......”
吕氏皱眉,刚想要继续说些什么。
但很显然,此刻早已经做好决定的朱允炆,是再也听不得半点:“我意已决,母亲不必再说了!”
“如今那满朝臣工,大都支持于我!更何况,母亲以为为我会没有万全准备,便行此事吗?”
伴随着朱允炆的这一句。
吕氏神色茫然。
却见得这边,一道身影缓缓自寝宫外出现。
而这一个人不是别人,正是曾经的大明丞相——李善长。
“李大人!?”
在看到李善长的一瞬间,吕氏便是一脸惊讶的瞪大了眼睛。
在李善长到来的一瞬间,她哪里还不知道些什么。
只是她万万没想到,朱允炆最后,竟然会和李善长联合!
作为曾经的大明丞相,李善长其实早在胡惟庸案爆发之前,便已经逐渐淡出了大明朝堂。
但作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,曾经的大明文官之首。
李善长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,依旧是空前的。
“臣李善长,参见太孙!参见太子妃!”
一见了朱允炆,李善长没有丝毫犹豫,便是朝着朱允炆恭恭敬敬的行礼。
朱允炆一脸得意的扶起了李善长:“当不得相国如此,当不得老相国如此......”
“眼下,吾还不是储君,怎么可以称太孙呢?”
话虽然是这么说着,但朱允炆的动作和表情,可没有显示出半点的抗拒,显然对李善长的称呼很是受用。
而李善长这等人精,自然也就顺坡下驴:“有陛下遗昭在此,谁说殿下不是储君了?”
“待会等到遗昭公布,恐怕老臣就等称呼殿下为陛下了。”
一句话后,朱允炆朗声大笑:“爱卿,待会儿的话,那便待会儿再说吧!”
李善长对此,却是笑而不语:“如今朝中大臣,大半都支持殿下。”
“如今能和殿下争位的,也就燕王了。可他远在北平千里之外,一时半会还赶不回来。”
“只待遗昭一出,何人能和殿下相争?””
“事成之后,殿下就是万万人之上的皇帝了!”
那一声声的呼喊,仿佛有无穷无尽的魔力一般。
而朱允炆脸上的神色,则是愈加自得和狰狞:“那一切,就得仰仗丞相和诸位臣工了。”
“那一切,就按照我们此前的计划行事?”
很快,李善长便是直接点头到道:“不错,眼下,殿下最重要的就是在陛下停灵结束前,当着百官的面,公布这份遗昭,以顺利登上大位!”
顿了顿。
李善长将目光望向紫禁城之外:“这第二嘛,待得殿下登基之后,自然就是要开始削藩了!”
当李善长把这个问题抛出之后。
朱允炆笑着望向李善长:“削藩之事,齐泰和黄子澄到时候都会配合丞相。”
“只要削藩一成,那些藩王们便再也没有造反的能力了。正好借着这个机会,将其一网打尽!”
说着这些话的时候,朱允炆的眼眸里满是兴奋之色。
李善长笑着点了点头:“特别是为首的燕王朱棣,待得他前来之后,殿下一定不能放他离开金陵!否则,便是放虎归山!”
“明白明白!”
朱允炆再一次的点了点头:“众藩王之中,便以燕王的威胁最大!自然是要先行除去他!”
“不对!”
“还朱允熥那个孽种!”
朱允炆似乎是想到了什么,嘴角带上了一丝狞笑:“等我登基之后,定要他知道,和我作对的下场!”
......
而此刻。
朱允熥的寝宫之中,这几日一直在为朱元璋祈福的朱允熥,缓缓的舒了一口气。
“殿下......”
身后一声呼喊。
朱允熥头也不会,直接询问:“让你查的东西,如何了?”
“老头子是真的驾崩了?”
“那遗体和陛下的样貌一般无二,但不排除有替身的可能性。”
朱允熥点了点头,眼神中闪烁着思索:“那锦衣卫呢?”
“锦衣卫那边有何异动?”
片刻之后,那声音再一次的响起。
“蒋瓛身边安插的几人,在这段时间都是被拔除了......眼下他的行踪,我们还掌握不到。”
朱允熥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,只是皱着眉头,望向奉天殿所在的方向:“希望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吧。”
“东宫那边情况如何了?”
“李善长前不久,秘密前往了东宫。”
朱允熥微眯着眼睛:“李善长和朱允炆吗?”
“没有想到,这位老相国啊,明明逃过了一劫,为什么又要搀和此事呢?”
朱允熥穿越所带来的影响之一,便是李善长并没有如同历史上那般,遭到胡惟庸案的牵连,被直接处死。
一直好好的活到了现在。
只是朱允熥没有想到。
这位老相国,明明已经逃过了死劫。
却还硬是要来横插这一脚。
“何必让自己晚节不保呢?”
朱允熥摇了摇头,而后望向了奉天殿所在的方向,脸上的表情瞬间冰冷无比!
“好戏,也是时候开始了。”
朱允熥一步踏出。
寝宫门大开,阳光映照在身,仿佛为他的身上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外衣。
......
而此刻。
紫金山上。
蒋瓛照常将锦衣卫查探到的所有消息,汇报给了朱元璋。
只是这一次,他的神色带上了一丝忐忑。
“你是说,李善长不久前在东宫和允炆秘会?”
伴随着朱元璋淡淡的一句询问。
语气虽然平淡,但蒋瓛已经能听得出那询问中隐藏中深深怒火。
蒋瓛把头紧紧低下,连忙道:“不久前,他才刚刚离开东宫。”
“这老不死的东西!”
朱元璋一声轻笑:“咱好心留他一命,放他颐养天年,如今却还不死心?”
朱元璋说着这话的时候,蒋瓛已经能感受得到那言语中潜藏的深深杀意。
“行吧,第一条大鱼冒出来了,等一切尘埃落定,咱再慢慢收拾他们!”
“蒋瓛,你先下去继续探查吧。”
只是朱元璋的话音刚落。
却听得这边,蒋瓛深呼一口气,是缓声道:“陛下,还有一件事。”
“是关于允熥殿下的......”

李善长向着朱允熥的寝宫内部而来。
他手持诏书,挺身直背,颇有意气风发的一面。
如今这李善长在宫中可谓是权势极大。
赵有容始终是妇道人家,听到李善长此时前来终究是慌了神。
“殿下......”
一只温暖的手掌握住了赵有容的手,朱允熥虽然此时身体抱恙,但是看起来无比地淡定坦然。
“爱妃,别怕。”
只是这么一句话,便让赵有容安下心来。
此时,李善长也来到了居室,他不忘臣子的礼节,朝着床榻上的朱允熥行了一礼。
“参见殿下!”
朱允熥咳嗽了几声,病怏怏的说道:“李相不必多礼。”
李善长见对方小脸煞白的样子,脸上浮现一副颇为同情的表情:“殿下,皇上于昨日殡天,留下遗诏立燕王朱棣为皇帝,如今燕王已经入主金陵,暂代摄政王,允炆殿下逃出金陵,目前尚未追回。”
“燕王性格仁厚,体恤宗族,不忍手足相残,特地让臣来见殿下,希望殿下能够支持燕王登基,共同剿灭叛贼朱允炆,以匡正朝廷,内稳江山!”
朱允熥听了之后,依旧面无表情,但是身边的赵有容已经明白了李善长前来的意图。
他们被囚禁于深宫之中,哪里敢说个不字?
朱允熥平静地看着李善长,问道:“倘若咱不支持四叔登基,四叔又当如何?”
李善长将所谓的先皇遗诏递拿在手中:“先皇遗诏在此,白纸黑字,燕王登基乃是正统,难道殿下要无视先皇遗诏,抗旨不遵?”
朱允熥打开先皇遗诏,这里面却是不同于先前李善长在大殿之中拿出的那副。
展现在朱允熥面前的,却只有一个大字。
“等!”
立于朱允熥面前的李善长却没有丝毫的表情,依旧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。
朱允熥收了遗诏,说道:“还请四叔放心,既然是先皇遗诏,那么咱等子侄辈定当遵奉,还请四叔原谅,允熥如今重病在身,不能前去恭贺了。”
那李善长直言:“无妨,待荡清寰宇,请回允炆殿下,就是摄政王正式登基之时,殿下安心静养即可。”
李善长告辞了朱允熥,回去和朱棣复命了。
朱棣听到朱允熥重病,并没有过多的反驳之时,也是莫名地松了一口气。
毕竟,若论正统,当是朱元璋的诸多皇太孙,而朱允熥之母常氏又是正经的太子妃,身为朱雄英的亲弟弟,朱雄英死后,朱允熥才是真正的第一顺位人。
不说外面尚有常茂、蓝玉等人,朱允熥在内依旧有诸多党羽,实在是坐立难安!
“允熥,病得是否严重?李相觉得我是否要去看一看?”
朱棣思索了片刻后问道。
李善长尚未说话,一旁的户部侍郎夏原吉却说道:“不可,陛下,防人之心不可无,万一朱允熥暗地里派人在这里的寝殿之中布下埋伏,陛下此去岂不是凶多吉少?!”
夏原吉此话,令朱棣顿时醒悟过来,差点打了个哆嗦,此言并不是没有道理。
多少帝王将相,就是因为疏忽大意,结果中了暗中刀斧手的埋伏,做了个无头鬼。
李善长拈着胡子,看了夏原吉一眼,拍着朱棣的马屁说道:“夏侍郎此言极是!不过,臣想陛下应该早就想到了才对!”
朱棣听言微微颔首:“不错,其实朕早就想到了,不过,朕戎马一生,岂是几个刀斧手能够解决的?”
经过夏原吉提醒,原本还想要前往朱允熥寝殿的朱棣却怂了。
恰在此时,张玉等追击朱允炆的人前来领兵复命,他们的结果既在情理之中,又在意料之外。
张玉身穿盔甲,抱拳施礼:“陛下,我等追到京口地界,守将盛庸接过了朱允炆等逆党,往山东地界逃去了,还请陛下恕罪!”
朱棣不想看到的一幕果然发生了,他的脸上却是看不出喜怒。
“盛庸......放虎归山,天下要乱啊!”
朱棣微微挑了挑眉。
接着因为朱允炆逃走一事,深深地拧了起来。
李善长见状,立马开始了表演:“陛下,臣有一计,或许可为陛下分忧!”
听到这话,朱棣脸色稍稍缓和了下,问向对方:“李相有何妙计?”
李善长谋划于胸的模样:“我们可以将先皇驾崩的罪名嫁祸给朱允炆,然后号令诸王群起共讨之,献朱允炆首级者,可封王!”
众人听到这话,不由得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,李善长此计,与东汉末年的贾诩的乱武封王之计,又有何异?
一旁的夏原吉连忙道:“不可!李相此计不妥!可曾想过若是如此,我大明百姓必将生灵涂炭,届时,只会引起兵戈祸乱,动摇大明根基!”
李善长当即回怼道:“难道就要看着朱允炆在外虎视眈眈,养虎为患?”
夏原吉摇了摇头说道:“朱允炆始终是疥鲜之疾,不足为惧,只需遣一员大将,率甲士十万,以陛下天威讨之,李景隆、铁铉等人,必将手到擒来!”
深吸一口气,朱棣道:“那夏侍郎以为谁可担当大任?”
犹豫了一下,夏言吉说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名字来:“郑国公常茂,可担此任!”
听闻此言,李善长、姚广孝几人齐齐一愣。
朱棣也有些不解:“常茂可是朱允熥的人,卿让他执掌兵权,岂不是养虎为患?”
只见那夏原吉挺起胸膛侃侃而谈:“非也!眼下朱允熥就在宫中,可以说是牢牢地掌握在陛下的手里!陛下此时完全可以以朱允熥为人质,令常茂、常升等人与朱允炆拼个你死我活,削弱这两派的力量,若是他们彼此的人能够拼个两败俱伤更好!”
夏原吉此计不可谓不毒,朱棣有朱允熥在手,常茂等人始终是投鼠忌器,也许真的可以为朱棣所用。
李善长想说些什么,姚广孝却给了他一个眼神,刚要劝谏的他才默默地把话咽了回去。
“此计可行,夏侍郎,宣郑国公常茂觐见!你们,先下去好了!”
李善长和姚广孝等人齐齐告退,而此时朱棣这个消息,也很快地传到了朱允熥的寝宫之内!
原本还在闭目养神的朱允熥立刻睁开双眼,那病恹恹的眸子之中,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。

对于蒋瓛如此这般,朱元璋微微蹙眉,明显有些不悦。
察觉到这一幕,蒋瓛不敢再拖泥带水的,直接把自己勘查的消息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。
“皇爷,允熥殿下府上召集了不少的御医,听说他如今重病在身......”
后面的话蒋瓛没有敢继续多说。
要知道,伴随着马皇后、太子等人的病逝,如今的朱元璋可谓是净白发人送黑发人了!
他害怕自己的话还没有说完,朱元璋就怒火中烧,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来。
果然,在听说朱允熥生病以后,朱元璋波澜不惊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的错愕来。
他怎么都没有想到,在这样的关键时刻,朱允熥会突然重病。
一想到早早离世的朱标跟朱雄英,他的心脏好像是被人紧紧的攥住了一般。
呼吸都慢了几拍!
目光凝视着远方,朱元璋心中五味杂陈。
难道自己又将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成?!在想明白这一点后,朱元璋声音有些沙哑的开开口。
“难道咱真的要成为孤家寡人不成?!”
说着,朱元璋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痛苦之色。
而此时的蒋瓛额头上不由自主的沁出些许的汗水来。
那是一种无形的压迫感。
许久之后,朱元璋这才回过神来:“你暗中搜罗一下太医院的名医,一定要治好熥儿的病!”
蒋瓛可以明显的听出自家皇爷言语当中的些许变化。
连忙抱拳行礼:“是,微臣一定尽心竭力去做这件事情!”
朱元璋有些乏力的挥了挥手,蒋瓛连忙告退。
等到只是剩下朱元璋一个人的时候,他的泪水打湿了眼眶。
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。
可是,对于自己的亲人,哪怕是冷血如朱元璋这般的存在,内心深处依旧是极为难受。
恨不得立马奔赴朱允熥的窗前,问候一二。
可是如此他选择了假死,显然是有些不现实了。
毕竟还要冷眼旁观事态的发展。
......
金陵城的奉天殿中,一众文武列在两边。
朱允炆这时没有敢直接坐在龙椅之上,不过就站立在龙椅一旁。
目光灼灼的看着下面的众人。
“如今皇爷爷驾崩,诸位可有什么想说的?!”
这时的李善长一步踏出:“国不可一日无君,一日无君,朝局停摆,恐于国不利!”
“故而应早立新君为宜,如此大位已定,则我大明幸甚,百姓幸甚!”
“臣听闻先皇早就有明旨册立允炆殿下为新皇,窃以为殿下应早登大宝为好!”
能够站在奉天殿当中的那都是四品以上官员。
属于人精中的人精!
听着对方言之凿凿的话语。,众人心中明白,恐怕李善长早就已经投靠了朱允炆。
想着做那从龙之臣,才会如此这般着急忙慌的扶持对方上位!
这个时候在武将一列的常茂冷哼一声,脸上有着些许的不悦。
他大刺刺的看向李善长,撇了撇嘴说道:“我等未曾听说陛下立过什么立储的旨意,怎么忽然就冒出来有旨意了?”
“莫不是李大人矫诏,想要拥护允炆殿下,这才做出来的旨意吧?”
要知道,对于常家来说,朱允熥上位更好一些,毕竟双方是实在亲戚!
那时他们常家依旧会风光无限。
常生也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,有些懒洋洋的模样,显然是没有把朱允炆放在眼中。
“自古以来都是立嫡立长,允熥殿下就是嫡子,怎么要立一个庶出?”
这话一出,可以说是彻底的刺痛了朱允炆。
刚一开始的时候,朱标的太子妃那是常氏,朱雄英是嫡长子。
可是后面常氏跟朱雄英相继辞世,这才立了吕氏为太子妃!
只不过朱标对于吕氏,向来是没有好脸色就是了。
见到常家兄弟这般说,李善长当即回怼。
“先皇既然已有明旨,那么只需按部就班昭告天下就好,如今在这里争议嫡庶,实在是有些聒噪!”
却没想到,常升根本就不在乎李善长这副嘴脸,反而讥笑道:“若真是先皇遗旨,我们定当遵从,可谁知真假?”
面对常升的挑衅,李善长的双眼几乎快要喷出火来。
反而是御座一旁的朱允炆一脸平静,似乎常升所说,并没有对他造成任何影响。
“常爱卿,也就说如果我能拿出皇爷爷亲自留下来的遗诏,你们就不会有异议了?”
朱允炆此时目光扫过常升,常茂,以及一干的所谓的朱允熥的党羽。
即使他们没怎么说话,恐怕心里也是这样想的。
朱允炆根本就没可能有先皇遗诏。
“李卿,将先皇的遗诏拿出来。”
朱允炆竟然如此自信能够拿出先皇遗诏,莫非,先皇临死之前真的立了朱允炆为皇帝?
常茂和常升有些惊疑不定,他们此刻看向一旁的老臣梅思祖,梅思祖却摇了摇头,示意二人稍安勿躁。
只见李善长拿出先皇遗诏,一道金色的诏书出现,上面还有着天子六印。
“现在,我来宣读先皇诏书!”
李善长神色严肃,展开诏书,开始宣读起来。
随着他的声音在朝堂中回荡,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一样敲在一些大臣的心上。
似乎朱允炆的登基已经成了一个既定的事实,容不得半分更改。
“立四子朱棣诏:昔者哲王受图,上圣垂范,鼎湖当弃,新君当立,四子朱棣,边疆立功无数,故......”
本来还满脸高兴、沉浸在即将登上皇位美梦中的皇长孙朱允炆,听到李善长开口的第一句话,顿时如遭雷击,脸色瞬间变得铁青。
他瞪大了眼睛,指着李善长,嘴唇颤抖,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。
在众人眼中,谁都可以去推翻李善长手中的遗诏,谁都可以去质疑这份遗诏的真实性,可唯独他朱允炆不可以啊!
因为他是这所谓遗诏的见证者之一,如果遗诏有假,那他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。
此刻朱允炆只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和欺骗,李善长在此刻竟然骗过了自己,也骗过了所有人!
而常氏兄弟也懵了。
先皇立朱棣为帝?!

郑国公常茂急急地进入宫中。
此时的他身上换了一套铠甲,是银白的熟铜铠,铠肩上的虎头兽好像带着一股杀气,烈日之下,这套跟随常茂多年的铠甲闪烁着银光。
传闻常茂这套铠甲是他的父亲常遇春传承下来的,常遇春穿着这套铠甲百战百胜,铸就了常胜将军的赫赫威名。
后来常遇春死后,这套铠甲就传给了常茂,可惜,当时天下大多都已平定,没再怎么有战乱,这也就导致了这套铠甲的主人没大怎么立下军功,只靠着父辈的荫蔽获得了一个郑国公的称号。
但是常茂如同他的父亲常遇春一样,有一颗善战的心,在宫内籍籍无名数载,如今听闻终于有打仗捞取功名的机会,当然是十分积极。
来到内宫,有公公拦住了常茂,示意身边的人对常茂身上进行例行的检查。
常茂也不避讳,一边摘下自己的佩剑交给公公,一边在由太监检查过后,请入如今朱棣的寝宫之内。
虽然登上了九五至尊的宝座,可惜,此刻的朱棣不似历史上那般轻松。
金陵城内尚有隐藏在暗处的祸端,城外又有似朱允炆这等疥鲜之疾,实在是让他头疼。
他袖手站在屏障之前,大步流星走进来的常茂来到近处,躬身施礼。
“见过陛下,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朱棣这才转过身来,换了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:“郑国公不必多礼,想必爱卿也知道了本王找卿家来的意图,此次南上征讨朱允炆,本王欲给四万兵马,不知卿是否能助朕手刃逆贼。”
可以说现在的称呼都是十分拧巴的。
底下的人都在尊称朱棣为陛下,但是对方却依旧是以燕王自居。
闻言之后的常茂无比自信地朗声开口:“愿为陛下分忧,手诛逆贼首级,献于陛下!”
常茂身为朱允熥一党,平日在宫中没少受朱允炆的打压,跟对方可以说是势若水火,不共戴天,如今,能够带兵彻底消灭朱允炆,可以说是求之不得。
俗话说得好,墙倒众人推,鼓破众人锤,莫过如此。
“那郑国公可敢立军令状?”
朱棣问着常茂,好似对方若是不立军令状,这屏风之后,立马会冲出来无数刀斧手,将常茂斩于阶下。
常茂挺直腰杆:“臣当然敢,若是不把朱允炆首级带回,臣自当以死谢罪!”
对此朱棣大加赞赏:“好!不愧是郑国公,有先父之风。”
大手一挥,一旁的小太监拿出早就拟好的军令状,递到常茂面前。
常茂朱笔一挥,就是签下自己的姓名。
朱棣看着对方如此的爽利,笑言:“那么郑国公即日启程好了,朕自当等着你的凯旋!”
却不料常茂说道:“臣临行之前,想去看一眼允熥殿下!还请陛下恩准!”
朱棣眼神里流露出一丝不悦之色,不过似乎考虑到常茂是个粗人,恐怕只是想出征之前和朱允熥见见面,于是也就同意了常茂的请求。
“去吧,明日是个良辰吉日,还请郑国公早点出征,切勿耽误了行军日期,逆贼一日不除,本王心难安。”
常茂高声叫道:“定当不负陛下所托。”
待常茂走后,朱棣后面的屏风之内,闪出心腹观童。
“去跟着他,看看他都和朱允熥聊些什么!”
常茂丝毫没有皇家的礼节,大大咧咧地来到了朱允熥的寝宫,经过侍女通报才见到了朱允熥。
朱允熥依旧是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,见到常茂,断断续续说道:“舅公怎么来了?”
常茂大大咧咧的坐了下来,拿起一旁的茶水一个牛饮而下:“殿下,臣刚刚被陛下立为讨贼大将军,明日便要启程前往济南,捉拿叛贼朱允炆归京,到时候,我们就可以狠狠地出一口恶气了!”
朱允熥听了,微微拱手说道:“那在此祝舅公顺利凯旋。”
常茂此时眼神转了转,见四下无人,悄悄靠近朱允熥的耳边,说道:“殿下,待我剿灭了朱允炆,在军中种下了威望,将朱棣取而代之,指日可待!”
朱允熥却假装惶恐道:“如此,舅公有几分把握?”
常茂思虑了一下,斩钉截铁:“七成!若是能够说服蓝玉的淮南军加入,那便有十成的把握!”
朱允熥此时就像是突然得到了宝贝的孩子,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喜色,道:“既然如此,那之后便要多多倚仗舅公了!”
常茂心情大好,又和朱允熥聊了几分家常,就是从宫中离开。
过了不久,却有人传朱棣的旨意,要求朱允熥觐见。
明明朱允熥还卧病在床,朱棣却依旧要坚持见他,不少人猜测起来,恐怕朱允熥要大难临头了。
朱允熥却不紧不慢地,由赵有容搀扶着,来到朱棣目前居住的慈光殿。
“咳咳,咳咳咳......见过陛下,侄儿恭祝陛下圣安。”
朱棣见朱允熥是真的一副虚弱的模样,心里有了几分放松与心疼,大手一挥,立刻就有人搬着座椅来到了这边。
“看坐,允熥侄儿不必行礼,坐着说话。”
朱允熥也不客气,由赵有容搀扶着坐下。
朱棣来到他面前,一只手落在了他的肩膀上,就像是苍鹰紧紧地落下爪子。
“不知道,郑国公刚才去看望你,你们舅甥二人都说了什么?”
朱允熥也不隐瞒,直接说道:“舅公久未历经战场,听闻要去北上克讨逆贼,心中无比兴奋,说是一定要把逆贼朱允炆的首级带回来,狠狠地出口气。”
朱棣在朱允熥肩膀上的手稍稍用力,问道:“仅有这些?”
朱允熥此时变得惶恐起来,面若筛糠,扑通一声跪倒在地,说道:“还求四叔不要杀我!舅公还说他日立下军功,种下威望,要将四叔取而代之,侄儿并无谋逆之心,全都是舅公一人所言!”
说完,朱允熥朝着朱棣磕头下跪。
一旁的赵有容被骇的花容失色,也扑通一声跪下:“陛下,我等并无反心,若是陛下心有怀疑,可将我夫妻二人贬为庶人,我们只想做个寻常的夫妻,绝不踏入宫中半步。”
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。
此时的朱允熥对朱棣还有用,他自然不可能立刻把朱允熥杀了。
“我只是例常询问,允熥侄儿不必害怕,起来吧。”
没想到朱允熥并不起身,而是说道:“若陛下对舅公,对侄儿还是还有戒心,侄儿不会为舅公求情,陛下尽管杀了舅公,侄儿绝不有所怨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