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劝降
回到幽州刘焉一早就接到云襄胜利的消息,还斩了黄巾贼之首张角,这等同平了朝廷多年来平不了的黄巾之乱,于是他一接到云襄胜利的消息,立刻便派人向朝廷禀报了这件事。云襄等人一回到城中,刘焉便提出要将幽州太守让与他,以留住云襄等人,云襄并没有思考或犹豫,而是断然的拒绝了。刘焉急忙问何故?云襄解释道:常言道:‘若不是自己打下的天下,也会有失去的时候。’所以我们不能白白接受幽州,望见谅。”听完云襄所说的话,刘备等人心中更是钦佩云襄,皆言道:“公子所言极是,我等必誓死效忠!”
刘焉见无法留住云襄等人,担心日后有敌来犯,自己又无法退敌,便说道“那云公子有何打算?日后也好拜访各位。”不敢了当的说出原委的他,找了这个借口打听云襄等人的去向。云襄听刘焉说话如此不自然,心中便猜出个所以然来,但他却没说穿他的话也没闭口拒答,反倒对他坦诚道:“太守客气,我想先去占领远在南方的云南一带,好让我们那二十万大军有个归宿,也好为日后做准备。”刘焉听到云襄的决定大吃一惊,云南一带乃是瘴疫之乡,又离此甚远,更令人害怕的是当地的三洞蛮兵,据说他们会将异族人吃食,想到这里刘焉不由得担心道:“云公子千万不要去那里,那里的蛮兵与中原不同,战力甚过中原兵百倍;昔日西川刘璋曾经率五十万大军,去攻打云南一带,五十万去却只有一万人活着归来,有此可想云公子,那二十万大军前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。”
刘焉的一番话,顿时令众人惊慌失措,纷纷议论起来。云襄见众人皆被刘焉的话给吓到,担心如此下去,大军还没与蛮兵交战便已望风而逃了,连忙开玩笑道:“大家既然如此怕事的话,就暂且留于此,我和司马言、云福和云振前去便可。”此言一出,众人更加吃惊,“大家如果认为跟着云某不值得的话,敬请另择明主吧。”云襄又接着说道,刘备等人连忙下跪道:“公子恕罪,我们的命是公子救的,为公子死不足惜,我们愿跟公子一同前去。”刘备三兄弟齐声道,邓茂紧随其后。云襄连忙将众人一一扶起,笑道:“好!我没看错你们。”就在这时,云襄身后的二十万士兵齐声大喊:“同随公子,拿下云南,拿下云南!”全军上下顿时士气如虹,刘焉见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,是继续劝阻还是另谋他法。
终于,刘焉还是无法改变云襄的想法,于是云襄辞去刘焉,率领众人及二十万大军向云南进军,而被擒的黄巾将领赵弘和孙仲在邓茂的劝说下归降于云襄。
一路上,大队人马,饥餐渴饮,夜住晓行;所经之处,秋毫无犯。大家虽然口头上不怕,可云襄的想法还是令众人一路寝食难安,刘备及熟悉地理的其它人,总想向他问个明白,可又觉得不好意思便没人敢问;可眼看便要到建宁领域,众人的心便更加着急。终于,急性子的张飞按捺不自己的嘴,便开问口道:“公子,你怎么打算要去攻打那里,难道?难道公子不怕···”张飞还是不敢说出真话,谈吐不清的说不明白。不光是张飞就连刘备也不由得,开口问道:“公子,别说翼德了,我等也不懂你的做法,究竟为什么?”众人也纷纷赞同地点点头,“公子,南方乃不毛之地,瘴疫之乡;为何公子宁愿远征也不就地起义呢?”刘备接着说道,众人也跟着质问道,面对众人的疑问云襄并没回答,反而问道:“大家想想我们若起义的话,就等同与朝廷作对,势均单薄的我们会有什么下场?”众人立刻陷入一阵沉思中,你看我,我看你不知如何回答,过了许久依旧没人回答,众人只好纷纷摇头。云襄扇扇对众人解释道:“今天下独黄巾之乱,已被我们平得差不多了;我料想在我们攻占云南一带时,中原董卓必定叛乱,十七镇太守必会聚集讨贼的,而我们要成为第十八镇北上中原与诸侯共伐董卓,待平定董卓之后,天下诸侯便会各自称王称帝,我们到时在起义便不会如董卓般遭众伐之。”
对云襄的这一番话,司马言、云福和云振并不足为奇,但对于刘备等人来说,云襄的话等同晴天霹雳般,令他们大吃一惊。可邓茂刚想要开口问云襄时,刘备便知道邓茂要问什么,摇摇头对邓茂说道:“你们就别怀疑公子所说的了,我等早就见识过公子的聪明才智,当日你同程远志来犯涿郡时,公子便未卜先知;与你们交战前他便以料到会在大兴山与你们交锋,才让我们大胜而归,就是因为公子的神机妙算这才不费一兵一卒大胜张角的。”邓茂听了连忙点点头应道:“是啊!公子的确是神机妙算,有未卜先知的能力。”众人也跟着点头和赞叹云襄的本领。
云襄见众人又给自己戴高帽子,连忙摇头苦笑道:“你们就别再夸我了,我虽有未卜先知的能力,若无你们助之,又如何能胜得过张角的十五万大军呢。所以你们就别再给我戴高帽子了,前方就要到益州分界处了,过了益州分界便很快会到达建宁,大家还是来商议一下作战方针,就便再那里夸我了。”众人皆苦笑道:“是,公子!”于是便将火堆围住坐地商议起事来。
就再云襄等人商议到途中可能会经过,刘璋管辖的州郡等地,众人便顾虑重重,都担心若刘璋的的州郡出兵阻拦;若没先有个好办法的话,二十万大军可能还没到建宁,二十万将士便已经所剩无几。司马言虽然不懂兵法,但听众人如此顾虑重重,也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,担心道:“公子,既然我们此次南下有如此危险,不如···不如就退回幽州吧!”云襄连忙摇摇头站起来笑道:“文仕别那么着急嘛,一会儿刘璋定派人前来商议此事,到时听了他们的话,你们自会知道你们该不该撤退。”说完便转身望向远处漆黑的山岭,一声不吭。
过了不一会的时间,便有探子飞报:成都太守刘璋部下,法正和严颜求见。众人大吃一惊,刘备连忙问道:“公子,这···是见还是不见。”云襄依旧从容不迫,淡淡笑道:“见,当然见;见过了你们才不会再提返回幽州之事啊。”云襄又提起众人想退兵之事,众人听了感到有些惭愧,纷纷低下头沉默不言。
过了一会儿,士兵将法正和严颜领了进来。只见一个身穿书生打扮,年龄超过三十;另一个身披铠甲,右手扶佩刀的将军。法正用眼睛将云襄从上至下打量了一番,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的这位,就是近日在幽州一战便灭了张角,还将其十五万大军尽收帐下的英雄;他依旧打量着眼前这个视如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,突然拱手笑道:“阁下就是云襄,云公子吧!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!竟然能一战便诛灭了张角,刘焉上奏朝廷,圣上将此消息散布于五洲;我们得知还深深有些怀疑,年纪比我小十岁,还是一副书生气质的你竟有如此本事,不过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。”
云襄微微一怔,心想:“想不到刘焉竟然没有独占此功。”他沉思不言,并没有理会立刻理会法正;司马言见状深知云襄性格,遇事总要深思熟虑便想到要替他托延时间,可又不能待慢了法正两人,于是便转移话题,问道:“敢问二位此次前来,所为何事?”法正闻声看去,他见司马言气度不凡,心想:“此人定是云襄的第一战将,司马文仕。”于是便回答:“我们是奉了我家主公刘璋犬人之命,特来请众位斩黄巾的英雄前去江州一聚共商大事。”
往日,总是笨头笨脑的张飞,今天不知怎么得,一听便知刘璋这是想让云襄率众人归顺于他的借口,立刻便破口大骂道:“放屁,你真是痴人说梦话,让我们公子和我们去投刘璋,妄想!”见张飞口出市井粗咅,刘备大斥责骂道:“翼德,怎可如此无礼。”张飞无可奈何只得朝后退了几步,躲在众人身后气得暴跳如雷,却也不敢直言。见张飞退下后,刘备赶忙向法正拱手赔礼道:“我家义弟多有冒昧,望见谅。”法正是个读书人,从不与人斤斤计较,张飞的话他并没有放在心上;反倒是严颜不肯接受道歉,还咄咄相*,冷笑道:“云公子真是好眼光啊,这等市井狂徒也可以用,我看云公子也是徒有虚名吧。”众人听后深感不满,纷纷欲要上前教训,对云襄出言不逊的严颜,却被云襄阻止道:“若以一言便说翼德是市井狂徒,那严将军也差不了多少。”说着便扇动扇子淡淡一笑。
“放屁,我怎么是市井狂徒,我·····”一时口快的严颜,刚想与云襄争辩,话刚到一半才发现自己一时说话过快,话中也带有市井粗言,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,只好闭口不敢言。法正连忙道歉道:“云公子请见谅,严颜将军是个直率的人,所以···”云襄打断他的话,淡淡一笑道:“没关系,我只是证明给严将军看,人人皆有口说市井粗言之时,若以一言便断定他人是无用的市井无赖的话,恐怕就连你家主公也会难逃恶名的。”法正听到云襄拐弯抹角的濅骂刘璋,却又不得不佩服云襄的聪明才智;他完全找不到一字是直接对刘璋不敬,或是责骂的话,便只好无奈的苦笑道:“公子,所言甚是。”
一旁的司马言见法正被云襄整得有怒却无言,十分尴尬;便对云襄小声笑道:“公子你瞧他,偷鸡不成反被戏,真是可笑。”法正见司马言与云襄在那窃窃私语,还不时偷笑,心想:“那个司马言肯定在取笑我。”为了以免自己成为别人的笑料,法正便转移话题问道:“云公子,既然我们话已说到这份田地了,那你是肯投还是不肯投,请给在下一个交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