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偏方
感冒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,无论是哪个季节,感冒的人都不会少,那么你知道治疗感冒的秘方都有哪些吗?下面不如一起来了解下吧。
内容目录
中医治疗感冒的药浴偏方
姜汁擦浴
【组成】姜汁1杯。
【制法】取姜汁1杯,加热,即可。
【保健功能】发汗解表。
【应用】常用于风寒型感冒、肥胖症、老年斑等。
【用法】用毛巾蘸取姜汁,直接擦涂皮肤。
生姜葱白方
【制法】将鲜生姜、葱白切碎,捣烂,加入白酒及3000mL开水,即可。
【保健功能】辛温解表。
【应用】常用于风寒型感冒。
【用法】每日1剂,每日1~2次,每次40分钟,3日为1个疗程,先熏足,后泡洗双足。
羌活白芷方
【制法】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,煎煮20分钟,去渣取汁,加入3000mL开水,即可。
【保健功能】祛风,散寒,止痛。
【应用】常用于风寒型感冒、头痛。
【用法】每日1剂,每晚1次,每次40分钟,4日为1个疗程,先熏足,后泡洗双足。
鲜生姜方
【组成】鲜生姜。
【制法】将生姜压扁,加入300mL开水,即可。
【保健功能】辛温解表。
【应用】常用于风寒型感冒等。
【用法】每日1剂,每次40分钟,3日为1个疗程,先熏足,后泡洗双足。
注意:以上药浴方均采自网络,请在咨询专业医生后,方可进行使用。
中医治疗感冒的食疗偏方
银花饮
制法:将银花、山楂放入锅内,加水适量,置武火上烧沸,3分钟后取药液1次,再加水煎熬1次,将两次药液合并,放入蜂蜜,搅拌均匀即成。
功效:辛凉解表,清热解毒。
用法:随量饮用。
黄芪姜枣汤
制法:以上三物加水适量,用武火煮沸,再用文火煮约1小时即可。
功效:益气补虚,解表散寒。
用法:吃枣饮汤。
苦瓜莲肉汤
配方:苦瓜30克,莲叶1张,猪瘦肉50克。
制法:将苦瓜、鲜莲叶、猪瘦肉均切片,把全部用料一起放人锅内,加清水适量,武火煮沸后,文火煮约1小时,至肉熟,调味即可。
功效:清暑解毒,利湿和中。
用法:饮汤食肉。
白菜根葱白汤
配方:大白菜根3个,葱白连须2根,芦根10克。
制法:上三物以水煎煮10~15分钟即可。
功效:辛散解毒,清热祛湿。
用法:每日1剂,趁热分2次服用。
珠兰茶
制法:上三味,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。
功效:理气化湿,清利头目。
用法:每日1~2剂,分上下午饮服。
枸杞疰夏茶
制法:枸杞子、五味子共研末,用开水浸泡封存3小时,即可饮用。
功效:清暑祛热,补虚益精。
用法:每日不拘时代茶饮服。
姜丝鸭蛋汤
配方:生姜50克(去皮),鸭蛋2个,白酒20毫升。
制法:生姜洗净去皮,切成丝,加水200毫升煮沸,鸭蛋去壳打散,倒入生姜汤中,稍搅,再加入白酒,煮沸即可。
功效:解表散寒。
用法:每日1次,吃蛋饮汤,顿服,可连服3日。
不同的感冒症状用不同的疗法
感冒兼阴虚用玉竹
出现手足心热、口燥咽干、小便短少、舌红少津等症状时,可能是出现了阴虚。这时可遵医嘱酌情使用养阴的药物如玉竹、麦冬等。
感冒兼阳虚用附子
患者除一般感冒症状外还同时出现怕风、四肢冷、小便清长等表现,可能是出现了阳虚。这时可遵医嘱酌加温阳的药如附子、桂枝等。
感冒兼气虚用黄芪
体弱多病的老年患者,出现恶寒发热、头痛鼻塞、倦怠无力、气短懒言等气虚感冒的症状,可以遵医嘱服用益气的药物如黄芪等,扶正以祛邪,使疾病尽快痊愈。此外,现代研究表明,黄芪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,对预防感冒也有一定效果。
感冒兼血虚用当归
如果患者除感冒症状外,兼有面色苍白、唇甲色淡、心悸头晕等血虚表现,可遵医嘱酌情服用补血的药物如当归等,治以扶正祛邪、养血解表。
中医按摩能治疗感冒
第七颈椎棘突和第一胸椎棘突之间。按摩此穴位对感冒、疟疾、咳嗽、气喘、骨蒸盗汗、癫痫、头痛项强、风疹等效果较好。如果自己反背手能触摸到此穴位,可自我按揉点压。
神阙穴
肚脐的中间,即我们常说的肚脐眼。按摩此穴位对感冒、腹痛、泄泻、脱肛、水肿、虚脱等效果较好。具体操作方法如下,右手掌心置于肚脐,左手重叠于右手背,顺时针方向摩50~100次;换左手在下,逆时针方向摩50~100次,以腹部发热为宜;然后再以两手掌心向内相重叠,手心置于肚脐,向下擦搓30~50次,以下腹部发热为宜。亦可用一指尖或指腹点揉按脐眼3~5分钟。操作此法自己或家人或借助按摩仪均可施行。
膝眼下3寸,因是个强壮全身的穴位,民间便有“揉揉按按足三里,相当吃只老母鸡”的说法。具体操作方法如下,先屈膝,将一手掌心正对膝关节髌骨上,四指向下伸直,中指尖所到达之点外侧旁开1寸处即是此穴位。然后用一指推法,推5~10分钟;再用摩擦法轮摩100~200次。
风门穴
第二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,即旁开2横指。按摩这个穴位对伤风、咳嗽、发热头痛、项强、胸背痛等症状效果比较明显。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参考上面的足三里。
肺俞穴
第三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,即旁开2横指。按摩此穴位对感冒、咳嗽、气喘、吐血、骨蒸、潮热、盗汗、鼻塞等效果较好。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同足三里。
-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
-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
- 葛根的功效与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与作用
- 燕窝的功效与作用
-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
-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
- 木瓜的功效与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樱桃的功效与作用
-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
- 党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铁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
-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
- 杨梅的功效与作用
- 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
-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阿胶的功效与作用
-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
-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无花果的功效与作用
-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芦荟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
-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与作用
- 杜仲的功效与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
-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莲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
- 银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沙棘的功效与作用
-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
- 葡萄的功效与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
-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
- 大蒜的功效与作用
-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
- 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
-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
- 何首乌的功效与作用
-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
-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
-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
- 锁阳的功效与作用
- 百合的功效与作用
-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
-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
- 丝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钱草的功效与作用
-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
- 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与作用
-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
- 酸枣仁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与作用
-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
- 荷叶的功效与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
-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
-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
- 木香顺气丸的功效与作用
- 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