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脉
任脉属于中医穴位上的奇经八脉,那么任脉上有哪些穴位呢?任脉又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?下面不如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。
内容目录
任脉
任脉最早记载于《黄帝内经》,为人体经脉之一,属于奇经八脉,有”阴脉之海“之称。任脉起于小腹,止于眼眶,共有关元、气海等24腧穴。
会阴
定位:在会阴部,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,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。
主治:溺水窒息,昏迷,癫狂,惊痫,小便难,遗尿,阴痛,阴痒,阴部汗湿,脱肛,阴挺,疝气,痔疾,遗精,月经不调。
操作:直刺0.5~1寸,孕妇慎用。
曲骨
定位: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。
主治:少腹胀满,小便淋沥,遗尿,疝气,遗精阳痿,阴囊湿痒,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,痛经。
操作:直刺0.5~1寸,内为膀胱,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。
中极(膀胱募穴)
定位: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下4寸。
主治:小便不利,遗尿,疝气,遗精,阳痿,月经不调,崩漏,带下,不孕。
操作:直刺0.5~1寸,孕妇慎用。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。
关元(小肠募穴)
定位: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下3寸。
主治:遗尿,小便频数,尿闭,泄泻,腹痛,遗精,阳痿,月经不调,带下,不孕,中风脱证,虚劳赢瘦(此穴有强壮作用,为保健要穴),过度疲劳。
操作:直刺1~2寸。孕妇慎用。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。
石门(三焦经募穴)
定位: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下2寸。
主治:腹胀,泄利,绕脐疼痛,奔豚疝气,水肿,小便不利,遗精,阳痿,经闭,带下,崩漏。
操作:直刺0.5~1寸。孕妇慎用。
气海
定位: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下1.5寸。
主治:腹痛,泄泻,便秘,遗尿,疝气,遗精,阳痿,月经不调,经闭,崩漏,虚脱,形体赢瘦(此穴有强壮作用,为保健要穴),过度疲劳。
操作:直刺1~2寸,孕妇慎用。
阴交
定位: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下1寸。
主治:腹痛,水肿,疝气,阴痒,月经不调,带下。
操作:直刺0.5~1寸,可灸。孕妇慎用。
神阙
定位:在腹中部,脐中央。
主治:腹痛,泄泻,脱肛,水肿,虚脱。
操作:禁刺,宜灸。
水分
定位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上1寸。
主治:腹痛,腹胀,肠鸣,泄泻,翻胃,水肿,小儿陷囟,腰脊强急。
操作:直刺0.5~1寸。
下脘
定位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上2寸。
主治:腹痛,腹胀,呕吐,泄泻,痞块,食谷不化,脾胃虚弱。
操作:直刺0.5~1寸。
建里
定位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上3寸。
主治:胃脘疼痛,腹胀,呕吐,食欲不振,肠中切痛,水肿。
操作:直刺0.5~1寸。
中脘(胃募穴,八会穴之腑会)
定位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上4寸。
主治:胃痛,呕吐,吞酸,呃逆,腹胀,泄泻,黄疸,癫狂,脾的强壮穴。
操作:直刺1~1.5寸。
上脘
定位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上5寸。
主治:胃脘疼痛,腹胀,呕吐,呃逆,纳呆,食谷不化,黄疸,泄利,虚劳吐血,咳嗽痰多,癫痫。
操作:直刺0.5~1寸。
巨阙(心经募穴)
定位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上6寸。
主治:胸痛,心痛,心烦,惊悸,尸厥,癫狂,痫证,健忘,胸满气短,咳逆上气,腹胀暴痛,呕吐,呃逆,噎嗝,吞酸,黄疸,泄利。
操作:直刺0.5~1寸。
鸠尾(络穴,膏之原穴)
定位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胸剑结合部下1寸。
主治:心痛,心悸,心烦,癫痫,惊狂,胸中满痛,咳嗽气喘,呕吐,呃逆,反胃,胃痛。
操作:斜向下刺0.5~1寸。
中庭
定位:在胸部,当前正中线上,平第5肋间,即胸剑结合部中点。
主治:胸腹胀满,噎嗝,呕吐,心痛,梅核气。
操作:平刺0.3~0.5寸。
膻中(心包经募穴,气会)
定位:在胸部,当前正中线上,平第4肋间,两乳头连线的中点。
主治:咳嗽,气喘,咯唾脓血,胸痹心痛,心悸,心烦,产妇少乳,噎嗝。
操作:平刺0.3~0.5寸。
玉堂
定位:胸正中线,平第3肋间。
主治:膺胸疼痛,咳嗽,气短,喘息,喉痹咽肿,呕吐寒痰,两乳肿痛。
操作:平刺0.3~0.5寸。
紫宫
定位:胸正中线,平第2肋间。
主治:咳嗽,气喘,胸胁支满,胸痛,喉痹,吐血,呕吐,饮食不下。
操作:平刺0.3~0.5寸。
华盖
定位:胸正中线,平第1肋间。
主治:咳嗽,气喘,胸痛,胁肋痛,喉痹,咽肿。
操作:平刺0.3~0.5寸。
璇玑
定位:胸正中线,天突下1寸,胸骨柄中央处。
主治:咳嗽,气喘,胸满痛,喉痹咽肿。
操作:平刺0.3~0.5寸。
天突
定位:在颈部,当前正中线上,胸骨上窝中央。
主治:咳嗽,气喘,胸痛,咽喉肿痛,暴喑,瘿气,梅核气,噎嗝。
操作:先直刺0.2寸,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,紧靠胸骨后方刺人0.5~1寸。
廉泉
定位:在颈部,当前正中线上,结喉上方,舌骨上缘正中凹陷处。
主治:舌下肿痛,舌纵流涎,舌强不语,暴喑,喉痹,吞咽困难。
操作:向舌根斜刺005~0.8寸。
承浆
定位:面部,当颏唇沟正中凹陷处。
主治:口歪,齿龈肿痛,流涎,暴喑,癫狂。
操作:斜刺0.3~0.5寸。
任脉的功能主治
生理功能: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,为“阴脉之海”: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,腹为阴,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、总任的作用。另外,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,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,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,故有“总任诸阴”之说。
调节月经,妊养胎儿:任脉起于胞中,具有调节月经,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,故有“任主胞胎”之说。
症候主治:此经腧穴通过针灸主要配合治疗少腹、脐腹、胃脘、胸、颈、咽喉、头面等局部病症和相应的内脏病症,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可治疗神志病症。
-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
-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
- 葛根的功效与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与作用
- 燕窝的功效与作用
-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
-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
- 木瓜的功效与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樱桃的功效与作用
-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
- 党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铁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
-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
- 杨梅的功效与作用
- 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
-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阿胶的功效与作用
-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
-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无花果的功效与作用
-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芦荟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
-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与作用
- 杜仲的功效与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
-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莲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
- 银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沙棘的功效与作用
-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
- 葡萄的功效与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
-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
- 大蒜的功效与作用
-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
- 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
-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
- 何首乌的功效与作用
-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
-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
-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
- 锁阳的功效与作用
- 百合的功效与作用
-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
-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
- 丝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钱草的功效与作用
-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
- 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与作用
-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
- 酸枣仁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与作用
-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
- 荷叶的功效与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
-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
-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
- 木香顺气丸的功效与作用
- 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