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育魏实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阿育魏实 拼音ā Yù Wèi Shí 来源伞形科阿育魏实Trachyspermum ammi (L.) Sprague,以种子入药。 生境分部新疆。 性味辛、苦,温。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理气开胃,止痛。主治风湿疼痛,胃寒腹痛,消化不良,泌尿系结石。 用法用量1~2.5钱。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
内容目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阿育魏实
拼音ā Yù Wèi Shí
来源伞形科阿育魏实Trachyspermum ammi (L.) Sprague,以种子入药。
生境分部新疆。
性味辛、苦,温。
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理气开胃,止痛。主治风湿疼痛,胃寒腹痛,消化不良,泌尿系结石。
用法用量1~2.5钱。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药大辞典》:阿育魏实
拼音ā Yù Wèi Shí
出处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粗糙芹的种子。果实成熟后收采,除去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粗糙芹:一年生草本,高0.5~1米。茎直立,多分枝,表面有浅纵沟。叶互生,有长柄,基部呈鞘状,半抱茎,叶片3~4回羽状分裂,裂片线状。复伞形花序顶庄,花小,白色。瘦果长卵形,黑黄色,捏碎后有强烈气味。
栽培新疆有栽培。
药理作用阿育魏实所含之麝香草酚对口腔、咽喉粘膜有杀菌、杀真菌的作用;对龋齿腔也有防腐、局麻作用。还可用于皮肤的化脓性感染及真菌感染或放线菌病。此外,麝香草酚有驱钩虫之作用,现已为其他毒性较小的药物所代替。其毒性与酚相似,但其局部作用没有酚强大。剂量过大,病人可发生腹痛、恶心、呕吐,吸收后可发生中枢兴奋,但很少惊厥。
阿育魏实油含30%酚,能毒害蚯蚓。较高浓度的醇提取物(10%)对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,稀释后有人用作呼吸道疾患时的祛痰剂。
性味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:"味辛苦,性温。"
功能主治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:"祛寒除湿,理气开胃,止痛。治瘫痪,抽搐,胃寒腹痛,消化不良,膀胱及尿道结石。"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.5钱。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阿育魏实
拼音ā Yù Wèi Shí
英文名Seed of Ajowan-caraway
出处出自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。
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阿育魏的果实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achyspermum ammi(L.) Sprague
采收和储藏: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茎从基部开始分枝,无毛,有细纵沟纹。叶三回羽状分裂,末回裂片狭线形,长5-10mm,近无毛;叶柄扩展成鞘状。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,伞辐通常8-10,不等长;总苞片4-6,披针形,长6-10mm;小伞形花序具花多数;小总苞片与总苞片同形;花白色;萼齿不明显;花瓣卵圆形,顶端浅2裂,有内折的小舌片,边缘具缘毛;花柱基扁圆锥形,花柱向外反折。果实卵形,长约1.5mm,具极短的乳突状毛,果棱线形,胚乳腹面平直,棱槽内有油管1,合生面有油管2。花期5月,果期6月。
生境分部我国新疆和田、喀什地区普遍栽培。
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双悬果,卵圆形或广卵形,略扁,长约2mm,直径1.5-2mm;表面浅灰棕色或灰黄绿色,顶端残留有小突起的花柱基,圆锥形,基部有时带有纤细的果柄。分果呈长卵形,纵肋线5条,助间凹陷处色泽较浓,表面密被乳突状毛,接合面平坦,中部色稍深。横切面略呈钝五角形。具特异香气,味辛。
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:外果皮细胞1列,长方形或多角形,有较多乳突状单细胞腺毛,非腺毛,中果皮细胞6-7列,多角形、长圆形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,切线延长,此层有油管6条,较大,椭圆形,黄棕色,在棱脊间各1条,接合面2条,棱脊处有维管束1个,接合面2条棱脊处有维管束1个,接合面有种脊维管束1个。内果皮细胞1层,长方形,切线向延长;种皮细胞浅黄棕;胚乳细胞长方形、方形或多角形,内含糊粉粒、油滴和小方晶;中央为胚。
粉末特征:呈棕绿或黄绿色。单细胞腺毛,呈乳突状,长50-270μm;单细胞非腺毛,长50-120μm;胚乳细胞多角形,含油滴及糊粉粒,有时可见小方晶;木纤维常具缘纹孔;直径9-20μm;内种皮网纹细胞,壁木化;升华物为黄色针晶。
化学成分含挥发油(精油),内有百里香酚(thymol)即廘香草酚。
药理作用阿育魏实所含之麝香草酚对口腔、咽喉粘膜有杀菌、杀真菌的作用;对龋齿腔也有防腐、局麻作用。还可用于皮肤的化脓性感染及真菌感染或放线菌病。此外,麝香草酚有驱钩虫之作用,现已为其他毒性较小的药物所代替。其毒性与酚相似,但其局部作用没有酚强大。剂量过大,病人可发生腹痛、恶心、呕吐,吸收后可发生中枢兴奋,但很少惊厥。阿育魏实油含30%酚,能毒害蚯蚓。较高浓度的醇提取物(10%)对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,稀释后有人用作呼吸道疾患时的祛痰剂。
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g,加乙醇10ml浸渍30min,滤过,滤液供下述试验:(1)取滤液1ml,加水0.3-0.4ml稀释,加5%亚硝酸钠,5%硝酸铝溶液各3滴,再加10%氢氧化钠溶液4-6滴。显樱红色。
(2)取滤液1ml,加水0.5ml稀释后,加3%三氯化铁试液1-2滴,湿蓝褐色。
性味味辛;苦;性温
功能主治散寒止痛;利湿解毒。主脘腹冷痛;消化不良;呕恶;泄泻;寒疝;痛经;尿路结石;疮疖肿毒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6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。
各家论述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:祛寒除湿,理气开胃,止痛。治瘫痪,抽搐,胃寒腹痛,消化不良,膀胱及尿道结石。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- 矮醋栗
- 阿月浑子
- 阿里红
- 阿育魏实
- 鹌鹑蛋
- 阿魏侧耳
- 鹌鹑
- 阿尔泰紫菀
- 阿尔泰瑞香
- 阿氏蒿
- 石荠苎
- 艾虎脑
- 艾虎
- 艾纳香根
- 矮茎朱砂根
- 矮陀陀
- 中华水龙骨
- 中华石楠
- 欧当归
- 中华绣线梅
- 白菊花根
- 阿尔泰扭藿香
- 阿尔太多榔菊
- 阿利藤
- 矮脚罗伞
- 矮脚苦蒿
- 矮茎冷水花
- 矮脚龙胆
- 矮杨梅果
- 矮叶书带蕨
- 矮杨梅
- 矮柳穿鱼
- 矮杨梅皮
- 矮脚枫叶
- 矮脚南
- 桉树果
- 桉油
- 矮人陀
- 矮卫矛
- 矮子常山
- 庵摩勒
- 庵 (艹闾)子
- 庵闾
- 昂天莲
- 庵闾子
- 暗紫贝母
- 暗鳞鳞毛蕨
- 安徽小檗
- 安徽刺黄柏
- 埃蕾
- 安徽杜鹃
- 庵 (艹闾)
- 安龙香科科
- 安胎药
- 鼻涕果
- 鼻血雷
- 凹朴皮
- 凹头苋
- 凹裂毛麝香
- 凹瓦韦
- 鳖胆
- 鷩雉
- 鸨油
- 鸨肉
- 鸊鷉
- 鼻烟
- 鼻血草
- 驳骨丹
- 鲃鱼
- 驳骨草
- 鳖头
- 鞭叶耳蕨
- 饱饭花
- 鞭打绣球
- 鞭叶铁线蕨
- 饱饭花枝叶
- 饱饭花果
- 闭鞘姜
- 遍山红
- 霸王鞭
- 霸王根
- 贝齿
- 败酱
- 辫子草根
- 逼血雷
- 遍地金
- 霸王七
- 豹皮菇
- 豹皮樟
- 豹骨
- 豹药藤
- 贝母兰
- 贝子
- 败火草
- 蝙蝠藤
- 蝙蝠葛根
- 补血草
- 补血薯
- 豹子眼睛花
- 豹子眼睛果
- 豹肉
- 蚌肉
- 蚌花
- 蝙蝠草
- 蝙蝠
- 蝙蝠葛叶
- 蝙蝠葛
- 薜荔汁
- 蚌兰叶
- 蚌壳草
- 蚌兰花
- 蚌泪
- 蚌壳草根
- 薜荔
- 薜荔果
- 薜荔根
- 蚌
- 藨草
- 薄荷素油
- 薄雪火绒草
- 薄荷露
- 薜瓣
- 薄雪草
- 薄叶黄芩
- 薄柱草
- 薄荷油
- 薄荷脑
- 蓖麻根
- 蓖麻油
- 蓖麻蚕
- 薄叶棘豆
- 薄叶卷柏
- 菠菜子
- 菠菜
- 菠萝根叶
- 蓖麻
- 蓖麻叶
- 苞叶木
- 芭蕉花
- 苞蔷薇根
- 荜茇根
- 菝葜叶
- 芭茅
- 芭蕉子
- 芭蕉头
- 芭蕉叶
- 芭蕉油
- 篦子草
- 粃壳草
- 篦齿蒿
- 臂形草
- 背花疮
- 芭茅果
- 笔管榕
- 篦子舒筋草
- 篦子三尖杉
- 笔罗子
- 篦梳剑
- 百齿卫矛
- 稗根苗
- 笔筒草
- 笔仔草
- 稗米
- 百解藤
- 百足藤
- 百部还魂
- 百里香叶杜鹃
- 百里香
- 百日草
- 百灵草
- 百脉根
- 百舌鸟
- 百花锦蛇
- 百蕊草根
- 百解马兜铃
- 百合子
- 百尾笋
- 百味叶
- 百味参
- 白鹤藤
- 白龙头
- 白鹤藤根
- 白龙穿彩
- 百两金叶
- 百合花
- 白鸡肫
- 白鸡屎藤
- 白鹅膏
- 白鸭肉
- 白鹤灵芝
- 白鹇
- 白鹤菌
- 白马鬃铃花
- 白鬼笔
- 白鱼尾果
- 白鱼尾
- 白饭豆
- 白马阴茎
- 白首乌
- 白马骨
- 白马骨根
- 白颖苔草
- 白降丹
- 白饭树
- 白饭树根
- 白饭树叶
- 白酒草
- 白郎花
- 白钩藤
- 白金果榄
- 白附子
- 白铃子
- 白豆
- 白车轴草
- 白贝
- 白透骨消
- 白辣蓼
- 白金古榄
- 白蜡树叶
- 白蝶花
- 白蜡花
- 白补药
- 白豆蔻壳
- 白豆蔻
- 白藨
- 白藤
- 白蘑
- 白蜡树皮
- 白蒿
- 白蓝翠雀花
- 白蒿花
- 白蔻
- 白蔹子
- 白荷花露
- 白菖
- 白萆薢
- 白茅针
- 白草
- 白草根
- 白茎鸦葱
- 白药
- 白草莓
- 白苏
- 白苏叶
- 白苏梗
- 白苏子油
- 白苣
- 白苞筋骨草
- 白花鬼针草
- 白花铁线莲
- 白花龙胆
- 白花鹅掌柴
- 白苋
- 白芷叶
- 白花菜根
- 白花蛇
- 白花藤
- 白花蛇目睛
- 白花蛇头
- 白花苋
- 白花穿心莲
- 白花菜
- 白花草
- 白花柴
- 白花灯笼
- 白花油麻藤
- 白花灰毛槐树
- 白花甜蜜蜜
- 白花猪母菜
- 白花岩青兰
- 白花射干
- 白花映山红
- 白花果
- 白花杆
- 白花丁香
- 白花九里明
- 白花夏枯草
- 白花坚荚树
- 白脚威灵
- 白脂麻
- 白腹锦鸡
- 白芥
- 白背叶
- 白背叶(峨嵋山胡椒)
- 白背杨
- 白背小报春
- 白背枫
- 白胶香
- 白背青荚叶
- 白绿叶
- 白绿叶果实
- 白肚
- 白背三七茎叶
- 白背三七
- 白粉蝶
- 白线薯
- 白紫草
- 白线蛇
- 白绒草
- 白细辛
-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
-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
- 葛根的功效与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与作用
- 燕窝的功效与作用
-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
-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
- 木瓜的功效与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樱桃的功效与作用
-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
- 党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铁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
-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
- 杨梅的功效与作用
- 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
-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阿胶的功效与作用
-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
-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无花果的功效与作用
-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芦荟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
-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与作用
- 杜仲的功效与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
-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莲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
- 银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沙棘的功效与作用
-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
- 葡萄的功效与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
-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
- 大蒜的功效与作用
-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
- 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
-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
- 何首乌的功效与作用
-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
-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
-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
- 锁阳的功效与作用
- 百合的功效与作用
-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
-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
- 丝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钱草的功效与作用
-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
- 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与作用
-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
- 酸枣仁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与作用
-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
- 荷叶的功效与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
-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
-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
- 木香顺气丸的功效与作用
- 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