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寄生
桑寄生是祛风湿药的一种,很多朋友对桑寄生并不了解,今天不如就让小编带你一起来学习下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吧。
内容目录
中药桑寄生图片
桑寄生的基本信息
别名:寄生、桑上寄生。
性味:味苦、甘,性平。
归经:肝、肾经。
入药部位: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(DC.)Danser.的干燥带叶茎枝。
形态特征:本品为厚片或不规则短段。外表皮红褐色或灰褐色,具细纵纹,并有多数细小突起的棕色皮孔,嫩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。切面皮部红棕色,木部色较浅。叶多卷曲或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,表面黄褐色,幼叶被细茸毛,先端钝圆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全缘;革质。气微,味涩。
桑寄生的用法用量
用法:9~12g。
炮制:除去粗茎,切段,干燥,或蒸后干燥。
桑寄生的功效主治
功效:祛风湿,补肝肾,强筋骨,安胎元。
主治:用于风湿痹痛,腰膝酸软,筋骨无力,崩漏经多,妊娠漏血,胎动不安,头晕目眩。
桑寄生的配伍
1.用于风湿痹痛,腰膝酸软等症。本品既能祛除风湿,又能补肝肾、强筋骨,对风湿痹痛、肝肾不足、腰膝酸痛最为适宜,常与独活、牛膝等配伍应用。
2.用于肝肾不足、腰膝酸痛、脚膝痿弱无力等症。本品药性平和,专入肝肾,为补益肝肾要药,故对老人体虚、妇女经多带下而肝肾不足、腰膝疼痛、筋骨无力者亦每与杜仲、续断等配伍应用。
3.用于胎漏下血,胎动不安等症。本品有补肝肾而兼养血安胎的功效,用于肝肾虚亏、冲任不固所致胎漏下血、胎动不安,常与续断、菟丝子、阿胶等配伍。
桑寄生的相关论述
1.《本经逢原》:性专祛风除湿,通调血脉,故《本经》取治妇人腰痛,小儿背强等病,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接受其荫,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。
2.《本草求真》:桑寄生,号为补肾补血要剂。缘肾主骨,发主血,苦入肾肾得补,则筋骨有力。甘补血,血得补则发受其灌荫而不枯脱落矣。故凡内而腰痛、筋骨笃疾、胎堕,外而金疮、肌肤风湿,何一不借此以为主治乎。
其他祛风湿药更多
- 艾麻草
- 鸡骨香
- 爬山虎
- 鹿筋
- 鹅脚板
- 马鞍藤
- 芋儿七
- 蒴藋
- 楤木根
- 椰子壳
- 七角风
- 红楤木
- 红茴香根
- 独活
- 枸骨根
- 常春藤
- 柳枝
- 八楞木
- 毛麝香
- 川乌
- 威灵仙
- 石燕
- 祖师麻
- 白杨树皮
- 荠菜子
- 草乌
- 石楠叶
- 海蜇皮
- 臭牡丹根
- 香樟
- 六轴子
- 蛇蜕
- 香加皮
- 槐白皮
- 水栀根
- 两头尖
- 秦艽
- 柳白皮
- 松节
- 木瓜
- 曼陀罗子
- 假蒟
- 滚山虫
- 枫荷梨
- 艾纳香
- 防己
- 侧子
- 钻地风
- 见血飞
- 樟木
- 路路通
- 透骨草
- 蚕沙
- 三角风
- 寻骨风
- 穿破石
- 海风藤
- 猕猴骨
- 伸筋草
- 四念癀
- 桑枝
- 丁公藤
- 菝葜
- 雷公藤
- 海桐皮
- 臭梧桐
- 老鹳草
- 鳝鱼血
- 穿山龙
- 青风藤
- 桑树根
- 凌霄根
- 丝瓜络
- 牛骨
- 半枫荷
- 黑骨头
- 八角枫根
- 豨莶草
- 乌梢蛇
- 大叶藤
- 猫腿姑
- 络石藤
- 肿节风
- 蕲蛇
- 千斤拔
- 凤尾搜山虎
- 虎骨
- 狗骨
- 鸡血
- 野料豆
- 五加皮
- 槲寄生
- 桑寄生
- 鹿衔草
- 千年健
- 狗脊
- 野木瓜
- 大粘药
- 走马胎
- 宽筋藤
- 无柄卫矛
- 梦花根
- 乌口树
- 天蓬草
推荐内容更多
-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
-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
- 葛根的功效与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与作用
- 燕窝的功效与作用
-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
-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
- 木瓜的功效与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樱桃的功效与作用
-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
- 党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铁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
-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
- 杨梅的功效与作用
- 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
-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阿胶的功效与作用
-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
-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无花果的功效与作用
-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芦荟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
-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与作用
- 杜仲的功效与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
-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莲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
- 银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沙棘的功效与作用
-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
- 葡萄的功效与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
-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
- 大蒜的功效与作用
-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
- 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
-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
- 何首乌的功效与作用
-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
-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
-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
- 锁阳的功效与作用
- 百合的功效与作用
-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
-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
- 丝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钱草的功效与作用
-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
- 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与作用
-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
- 酸枣仁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与作用
-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
- 荷叶的功效与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
-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
-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
- 木香顺气丸的功效与作用
- 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