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皮
牡丹皮是清热药的一种,这种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,那么牡丹皮还能治疗哪些疾病呢?下面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下吧。
内容目录
牡丹皮的基本信息
别名:牡丹根皮、丹皮、丹根。
性味:苦、辛,微寒。
归经: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入药部位: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。
牡丹皮的用法用量
用法:6-12g。
炮制:迅速洗净,润后切薄片,晒干。
牡丹皮的功效主治
功效:清热凉血,活血化瘀。
主治:热入营血,温毒发斑,吐血衄血,夜热早凉,无汗骨蒸,经闭痛经,跌扑伤痛,痈肿疮毒。
牡丹皮的配伍
1.《本草经集注》:“畏菟丝子。”
2.《唐本草》:“畏贝母、大黄。”
3.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忌蒜。配地骨皮:除热。”
牡丹皮的禁忌
脾胃虚寒泄泻者忌用。
牡丹皮的相关论述
1.《本草纲目》:“牡丹皮,治手足少阴、厥阴四经血分伏火。盖伏火即阴火也,阴火即相火也,古方惟以此治相火,故仲景肾气丸用之。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,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。赤花者利,白花者补,人亦罕悟,宜分别之。”[1]
2.《本草经疏》:“牡丹皮,其味苦而微辛,其气寒而无毒,辛以散结聚,苦寒除血热,入血分,凉血热之要药也。寒热者,阴虚血热之候也。中风瘛疭、痉、惊痫,皆阴虚内热,营血不足之故。热去则血凉,凉则新血生、阴气复,阴气复则火不炎而无因热生风之证矣,故悉主之。痈疮者,热壅血瘀而成也。凉血行血,故疗痈疮。辛能散血,苦能泻热,故能除血分邪气,及症坚瘀血留舍肠胃。脏属阴而藏精,喜清而恶热,热除则五脏自安矣。《别录》并主时气头痛客热,五劳劳气,头腰痛者,泄热凉血之功也。甄权又主经脉不通,血沥腰痛,此皆血因热而枯之候也。血中伏火,非此不除,故治骨蒸无汗,及小儿天行痘疮,血热。东垣谓心虚肠胃积热,心火炽甚,心气不足者,以牡丹皮为君,亦此意也。”
3.《本草汇言》:“沈拜可先生曰:按《深师方》用牡丹皮,同当归、熟地则补血;同莪术、桃仁则破血;同生地、芩、连则凉血;同肉桂、炮姜则暖血;同川芎、白芍药则调血;同牛膝、红花则活血;同枸杞、阿胶则生血;同香附、牛膝、归、芎,又能调气而和血。若夫阴中之火,非配知母、白芍药不能去;产后诸疾,非配归、芎、益母不能行。又欲顺气疏肝,和以青皮、柴胡;达痰开郁,和以贝母、半夏。若用于疡科排脓、托毒、凉血之际,必协乳香、没药、白芷、羌活、连翘、金银花辈,乃有济也。牡丹皮,清心,养肾,和肝,利包络,并治四经血分伏火。血中气药也。善治女人经脉不通,及产后恶血不止。又治衄血吐血,崩漏淋血,跌扑瘀血,凡一切血气为病,统能治之。盖其气香,香可以调气而行血;其味苦,苦可以下气而止血;其性凉,凉可以和血而生血;其味又辛,辛可以推陈血,而致新血也。故甄权方治女人血因热而将枯,腰脊疼痛,夜热烦渴,用四物重加牡丹皮最验。又古方用此以治相火攻冲,阴虚发热。又按《本经》主寒热,中风瘛疭、痉、惊痫邪气诸症,总属血分为眚。然寒热,中风,此指伤寒热入血室之中风,非指老人气虚痰厥之中风也。其文先之以寒热二字,继之以瘛疭惊痫可知已,况瘛疭、惊痫,正血得热而变现,寒热又属少阳所主者也。”
4.《得配本草》:“丹皮、川柏,皆除水中之火,然一清燥火,一降邪火,判不相合。盖肾恶燥,燥则水不归元,宜用辛以润之,凉以清之,丹皮为力;肾欲坚,以火伤之则不坚,宜从其性以补之,川柏为使。”
5.《本草求真》:“世人专以黄柏治相火,而不知丹皮之功更胜。盖黄柏苦寒而燥,初则伤胃,久则伤阳,苦燥之性徒存,而补阴之功绝少,丹皮能泻阴中之火,使火退而阴生,所以入足少阴而佐滋补之用,较之黄柏不啻霄壤矣。”
6.《本经疏证》:“牡丹皮入心,通血脉中壅滞与桂枝颇同,特桂枝气温,故所通者血脉中寒滞,牡丹皮气寒,故所通者血脉中热结。”
7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寒热,中风瘛疭、痉、惊痫邪气,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,安五脏,疗痈疮。”
8.《名医别录》:“除时气头痛,客热五劳,劳气头腰痛,风噤,癫疾。”
9.《药性论》:“治冷气,散诸痛,治女子经脉不通,血沥腰疼。”
10.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除邪气,悦色,通关腠血脉,排脓,通月经,消扑损瘀血,续筋骨,除风痹,落胎下胞,产后一切冷热血气。”
11.《滇南本草》:“破血,行(血)消症瘕之疾,除血分之热。”
12.《医学入门》:“泻伏火,养真血气,破结蓄。”
13.《本草纲目》:“和血,生血,凉血。治血中伏火,除烦热。”
- 铁屑
- 问荆
- 鸦胆子
- 青葙子
- 马瓞儿
- 青果
- 白蔹
- 波叶大黄
- 金果榄
- 软水黄连
- 熊胆
- 水梨藤
- 水杨梅根
- 百蕊草
- 龙葵
- 白薯莨
- 凤尾草
- 臭灵丹草
- 绿豆衣
- 翻白草
- 翼首草
- 马尾连
- 开口箭
- 山豆根
- 白英
- 委陵菜
- 忍冬藤
- 马勃
- 绿豆
- 山海螺
- 木蝴蝶
- 虎掌草
- 一枝黄花
- 功劳木
- 紫花地丁
- 败酱草
- 羊髓
- 马鞭草
- 迎春花叶
- 犁头草
- 黄花稔
- 三叶鬼针草
- 算盘子根
- 水鳖
- 朱砂七
- 紫草
- 射干
- 人中黄
- 积雪草
- 荔枝草
- 白花蛇舌草
- 葎草
- 土茯苓
- 六月雪
- 野菊花
- 土贝母
- 金荞麦
- 贯众
- 北豆根
- 墓头回
- 大血藤
- 凤尾猪鬃草
- 金龙胆草
- 水田七
- 漏芦
- 冬瓜
- 大青根
- 番桃叶
- 石见穿
- 地柏枝
- 板蓝根
- 大青叶
- 猪胆
- 竹叶卷心
- 豆腐
- 青黛
- 菜子油
- 甘蔗
- 苇茎
- 紫茉莉根
- 小叶山鸡尾巴草
- 一点红
- 牛舌草
- 山慈菇
- 大花马齿苋
- 山药藤
- 白头翁
- 凉粉草
- 菱
- 猫人参
- 刺柏
- 腹水草
- 半边莲
- 蟛蜞菊
- 鬼针草
- 马银花
- 狗肝菜
- 大叶金花草
- 蓼大青叶
- 万年青
- 鹅掌金星草
- 苦玄参
- 山银花
- 紫萁贯众
- 救必应
- 水飞蓟
- 苦木
- 黄藤
- 菥蓂
- 云芝
- 通关藤
- 高山辣根菜
- 西瓜霜
- 杠板归
- 洪连
- 四季青
- 连钱草
- 草乌叶
- 天葵子
- 千里光
- 半枝莲
- 马齿苋
- 飞扬草
- 地锦草
- 锦灯笼
- 木棉花
- 蔷薇根
- 虾蟆
- 鸡子白
- 穿心莲
- 秦皮
- 绿豆粉
- 酱
- 十大功劳叶
- 鹿茸草
- 铁筷子
- 十大功劳根
- 大蕉皮
- 蝌蚪
- 牛耳大黄
- 三叶青
- 毛大丁草
- 天青地白
- 三白草
- 粉苞苣
- 当药
- 败毒草
- 木槿花
- 黄柏
- 黄连
- 白鲜皮
- 龙胆
- 三颗针
- 黄芩
- 火炭母草
- 石膏
- 大过路黄
- 芦竹笋
- 白背叶根
- 芦根
- 通光散
- 车桑子根
- 苦参
- 谷精草
- 连翘
- 蚌粉
- 人中白
- 秋石
- 金银花
- 知母
- 夏枯草
- 蒲公英
- 栀子
- 决明子
- 蔗鸡
- 鸭跖草
- 淡竹叶
- 天花粉
- 寒水石
- 苦地胆
- 牛筋草
- 狗尾草
- 岩败酱
- 了哥王
- 重楼
- 密蒙花
- 胡黄连
- 石地钱
- 石仙桃
- 石上柏
- 水蜈蚣
- 百眼藤
- 剪刀草
- 鱼鳖金星
- 菊花叶
- 眼睛草
- 铁扫帚
- 小金钱草
- 农吉利
- 阴地蕨
- 胡桐泪
- 地不容
- 瓶尔小草
- 酢浆草
- 黑面叶
- 苦竹叶
- 蜡梅花
- 芙蓉叶
- 蚕茧
- 打破碗花花
- 爵床
- 马槟榔
- 芭蕉根
- 萝芙木
- 三丫苦叶
- 银花子
- 藤梨根
- 狼把草
- 了哥王根
- 甘草节
- 东风菜
- 地桃花
- 海芋
- 铁锈
- 马蔺子
- 蝴蝶花
- 小叶野决明
- 桉叶
- 降龙草
- 野苋菜
- 茶树根
- 灰叶
- 金钟花
- 鲫鱼胆
- 鳝鱼骨
- 水珍珠菜
- 虫豆
- 青天葵
- 石蝉草
- 丝瓜花
- 石油菜
- 牛含水
- 黄瓜叶
- 桑叶汁
- 银柴胡
- 车桑子叶
- 金挖耳
- 金腰箭
- 丝毛毛毡草
- 阳桃
- 地毛衣
- 白粉藤
- 椿叶
- 长叶山芝麻
- 三角泡
- 桃叶
- 白接骨
- 蚯蚓泥
- 七星剑
- 金鸡尾
- 绿豆芽
- 苦瓜
- 黄瓜
- 宜昌楼梯草
- 丝瓜
- 米面蓊根
- 一朵云叶
- 灰藋
- 淡竹壳
- 朱砂莲
- 冬瓜叶
- 菱叶
- 磨盘草
- 老蜗生
- 铧头草
- 菱茎
- 铁苋菜
- 牡蒿
- 功劳子
- 扁豆叶
- 点地梅
- 天水蚁草
- 乌蔹莓
- 余甘子
- 太白菊
- 鲎肉
- 大理菊
- 蜜桶花
- 仙人掌
- 中华蹄盖蕨
- 水白蜡
- 干岩矸
- 马牙七
- 石腊红
- 尖叶小羽藓
- 石萝藦
- 水杨梅
- 地菍
- 小叶鼠李
- 大叶马尾连
-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
-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
- 葛根的功效与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与作用
- 燕窝的功效与作用
-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
-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
- 木瓜的功效与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樱桃的功效与作用
-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
- 党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铁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
-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
- 杨梅的功效与作用
- 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
-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阿胶的功效与作用
-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
-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无花果的功效与作用
-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芦荟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
-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与作用
- 杜仲的功效与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
-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莲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
- 银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沙棘的功效与作用
-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
- 葡萄的功效与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
-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
- 大蒜的功效与作用
-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
- 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
-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
- 何首乌的功效与作用
-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
-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
-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
- 锁阳的功效与作用
- 百合的功效与作用
-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
-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
- 丝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钱草的功效与作用
-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
- 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与作用
-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
- 酸枣仁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与作用
-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
- 荷叶的功效与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
-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
-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
- 木香顺气丸的功效与作用
- 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