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药
山药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,经常吃山药具有什么功效呢?山药又能治疗哪些疾病?下面赶紧跟着小编来了解下吧。
内容目录
山药的基本信息
别名:怀山药、山蓣、麻山药、薯蓣。
性味:甘、平、无毒。
归经:归脾、肺、肾经。
形态特征:本品略呈圆柱形,弯曲而稍扁,长15~30cm,直径1.5~6cm。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,有纵沟、纵皱纹及须根痕,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。体重,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白色,粉性。无臭,味淡、微酸,嚼之发黏。光山药呈圆柱形,两端平齐,长9~18cm,直径1.5~3cm 。表面光滑,白色或黄白色。
山药的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6钱;或入丸、散。
外用:捣敷。
炮制:山药:除去杂质,分开大小个,泡润至透,切厚片,放于焙笼中烘干(明代李中立著《本草原始》云:“凡药晒干者极多,古人何必独加干字于山药之上)。
麸炒山药:取净山药片,照麸炒法(附录Ⅱ D)炒至黄色。
山药的功用主治
功用:补脾养胃,生津益肺,补肾涩精。
主治:用于脾虚食少,久泻不止,肺虚喘咳,肾虚遗精,带下,尿频,虚热消渴。麸炒山药补脾健胃。用于脾虚食少,泄泻便溏,白带过多。
山药的药理作用
1.降血压中药六味地黄丸、八味地黄丸、归芍地黄丸等,都是有山药配成的有名方剂,不仅用于治疗肾虚病症,还用于治疗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哮喘、神经衰弱和腰痛等病症。
2.延缓衰老,现代科学证明,山药能使加速有机体衰老的酶活性显著降低。含山药的八味地黄丸,主治产后虚汗不止。保元清降汤、保元寒降汤,可治吐血和鼻出血;寒淋汤和膏淋汤,可治淋虫。山药还可治肺结核、伤寒及妇女病等,这都有利于延年益寿。
3.抗肿瘤作用,山药块茎富含多糖,可刺激和调节人类免疫系统。因此常作增强免疫能力的保健药品使用。山药多糖对环磷酰胺所导致的细胞免疫抑制有对抗作用,能使被抑制的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全部恢复正常。山药还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。如,六味地黄丸可治疗慢性肾炎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神经衰弱等病症。知柏地黄丸可治疗强直性脊椎炎和妇科胎漏、阴痒、经闭等阴虚火旺症。归芍地黄丸可治疗耳痛耳鸣,阴虚自汗等。
4.可治皮肤病,山药中所含的尿囊素具有麻醉镇痛的作用,可促进上皮生长、消炎和抑菌,常用于治疗手足皲裂、鱼鳞病和多种角化性皮肤病。
山药的禁忌
有实邪者忌服。
1.《本草经集注》:“紫芝为之使,恶甘逆。”
2.《汤液本草》:“二门冬为之使。”
山药的配伍
1.治脾胃虚弱,不思进饮食:山芋、白术各一两,人参三分。上三味,捣罗为细末,煮白面糊为丸,如小豆·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食前温米饮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山芋丸)
2.治湿热虚泄:山药、苍术等分,饭丸,米饮服。(《濒湖经验方》)
3.治噤口痢:干山药一半炒黄色,半生用,研为细末,米饮调下。(《百一选方》)
4.治心腹虚膨,手足厥冷,或饮过苦涩凉剂,晨朝未食先呕,或闻食即吐,不思饮食,此乃脾胃虚弱:山药一味,锉如小豆大,一半炒热,一半生用,为末,米饮调下。(《普济方))
5.补下焦虚冷,小便频敷,瘦损无力:薯蓣于沙盆内研细,入铫中,以酒一大匙,熬令香,旋添酒一盏,搅令匀,空心饮之,每旦一服。(《圣惠方》)
6.治诸风眩运,益精髓,壮脾胃:薯蓣粉,同曲米酿酒;或同山茱萸、五味子、人参诸药浸酒煮饮。(《纲目》山药酒)
7.治小便多,滑数不禁:白茯苓(去黑皮),干山药(去皮,白矾水内湛过,慢火焙干用之)。上二味,各等分,为细末,稀米饮调服。(《儒门事亲》)
8.治痰气喘急:山药捣烂半碗,入甘蔗汁半碗,和匀,顿热饮之。(《简便单方》)
9.治肿毒:山药,蓖麻子,糯米为一处,水浸研为泥,敷肿处。(《普济方》)
10.治项后结核,或赤肿硬痛:生山药一挺(去皮),蓖麻子二个。同研贴之。(《救急易方》)
11.治乳癖结块及诸痛日久,坚硬不溃:鲜山药和芎藭、白糖霜共捣烂涂患处。涂上后奇痒不可忍,忍之良久渐止。(《本经逢原》)
12.治冻疮:山药少许,于新瓦上磨为泥,涂疮口上。(《儒门事亲》)
山药的各家论述
1.李杲:仲景八味丸用干山药,以其凉而能补也。亦治皮肤干燥,以此物润之。
2.《医经溯洄集》:干山药,虽独入手太阴经,然其功亦能强阴,且手太阴为足少阴之上原,原既有滋,流岂无益。
3.《本草正》:山药,能健脾补虚,滋精固肾,治诸虚百损,疗五劳七伤。第其气轻性缓,非堪专任,故补脾肺必主参、术,补肾水必君茱、地,涩带浊须破故同研,固遗泄仗菟丝相济。诸丸固本丸药,亦宜捣末为糊。总之性味柔弱,但可用力佐使。
4.《药品化义》:山药,温补而不骤,微香而不燥,循循有调肺之功,治肺虚久嗽,何其稳当。因其味甘气香,用之助脾,治脾虚腹泻,怠惰嗜卧,四肢困倦。又取其甘则补阳,以能补中益气,温养肌肉,为肺脾二脏要药。土旺生金,金盛生水,功用相仍,故六味丸中用之治肾虚腰痛,滑精梦遗,虚怯阳痿。但性缓力微,剂宜倍用。
5.《本草求真》:山药,本属食物,古人用入汤剂,谓其补脾益气除热。然气虽温而却平,为补脾肺之阴,是以能润皮毛、长肌肉,不似黄芪性温能补肺阳,白术苦燥能补脾阳也。且其性涩,能治遗精不禁,味甘兼咸,又能益肾强阴,故六味地黄丸用此以佐地黄。然性虽阴而滞不甚,故能渗湿以止泄泻。生捣敷痈疮,消肿硬,亦是补阴退热之意。至云补阳消肿,补气除滞,理虽可通,语涉牵混,似非正说。至入汤剂以治火虚危症,难图近功,必多用之方愈,以其秉性和缓故耳。入滋阴药中宜生用,入补脾宜炒黄用。
- 黄芪
- 甘草
- 大枣
- 红景天
- 刺五加
- 人参子
- 鹅管石
- 淡菜
- 雪莲花
- 绞股蓝
- 青鱼
- 鸽卵
- 鹅肉
- 羊肾
- 蜗牛壳
- 萝藦
- 马肉
- 鲥鱼
- 鲟鱼
- 鳜鱼
- 酒酿
- 甘蓝
- 当归
- 韭菜子
- 陈仓米
- 紫河车
- 鹿茸
- 金缕梅
- 沙苑子
- 雀
- 脐带
- 鹿角胶
- 楮实子
- 鹿角霜
- 海龙
- 淫羊藿
- 肉苁蓉
- 鹿角
- 麻雀脑
- 哈蟆油
- 巴戟天
- 益智
- 牛骨髓
- 补骨脂
- 仙茅
- 菟丝子
- 对虾
- 锁阳
- 杜仲叶
- 钟乳石
- 海参
- 葱实
- 雄蚕蛾
- 冬虫夏草
- 虾
- 蛤蚧
- 牛肉
- 杜仲
- 阳起石
- 龙虾
- 葫芦巴
- 猪肾
- 海狗肾
- 核桃仁
- 海马
- 萝藦子
- 鸡肝
- 艾实
- 南烛子
- 荔枝肉
- 韭菜
- 侧耳
- 鳖甲胶
- 熟地黄
- 北沙参
- 葡萄
- 猪蹄
- 白芍
- 猪血
- 腐巴
- 蓝布正
- 樱桃
- 一点血
- 南沙参
- 乌贼鱼肉
- 银耳
- 鸡子
- 女贞子
- 明党参
- 黑芝麻
- 桑椹
- 凤凰衣
- 龟板胶
- 铁皮石斛
- 麦冬
- 枸杞子
- 玄精石
- 乌骨鸡
- 鸡子黄
- 龟血
- 石斛
- 墨旱莲
- 黑枣
- 天冬
- 人乳汁
- 酥
- 鸭血
- 龟肉
- 驴肉
- 鳖脂
- 鳖卵
- 鳖血
- 鳖肉
- 鳖甲
- 蛏肉
- 龟甲
- 鲳鱼
- 人参
- 人参叶
- 糯米
- 霞天膏
- 粟米
- 西洋参
- 冰糖
- 高丽参
- 木耳
- 红芪
- 糯米泔
- 大豆黄
- 番薯
- 党参
- 黍米
- 红参
- 带鱼
- 饴糖
- 粳米
- 羊肉
- 太子参
- 峨参
- 猪肚
- 鸡肉
- 苹果
- 猪肉
- 银鱼
- 猪髓
- 鸭卵
- 竹荪
- 山药
- 牛鼻栓
- 芋头
- 鸽
- 黄芽白菜
- 马铃薯
- 燕窝
- 玉竹
- 黄精
- 何首乌
- 龙眼肉
- 阿胶
- 续断
- 白术
- 蜂蜜
-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
-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
- 葛根的功效与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与作用
- 燕窝的功效与作用
-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
-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
- 木瓜的功效与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樱桃的功效与作用
-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
- 党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铁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
-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
- 杨梅的功效与作用
- 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
-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阿胶的功效与作用
-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
-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无花果的功效与作用
-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芦荟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
-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与作用
- 杜仲的功效与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
-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莲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
- 银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沙棘的功效与作用
-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
- 葡萄的功效与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
-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
- 大蒜的功效与作用
-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
- 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
-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
- 何首乌的功效与作用
-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
-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
-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
- 锁阳的功效与作用
- 百合的功效与作用
-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
-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
- 丝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钱草的功效与作用
-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
- 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与作用
-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
- 酸枣仁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与作用
-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
- 荷叶的功效与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
-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
-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
- 木香顺气丸的功效与作用
- 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