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瓜
木瓜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水果,那么你知道木瓜也属于中药吗?而且木瓜还是祛风湿药的一种,那么木瓜具有什么功效呢?下面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下吧。
内容目录
木瓜的基本信息
别名:贴梗海棠、铁脚梨、川木瓜。
性味:味酸,性温。
归经:肝、脾经。
入药部位: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(Sweet)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。
木瓜的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者1~2两;研末5~8分;或绞汁饮。
外用:煎水洗。
炮制:洗净,润透或蒸透后切薄片,晒干。
功效木瓜的功效主治
功效:舒筋活络,和胃化湿
主治:治疗湿痹拘挛,腰膝关节酸重疼痛,暑湿吐泻,转筋挛痛,脚气水肿。
木瓜的禁忌
1.《食疗本草》:不可多食,损齿及骨。
2.《医学入门》:忌铅、铁。
3.《本草经疏》:下部腰膝无力,由于精血虚、真阴不足者不宜用。伤食脾胃未虚、积滞多者,不宜用。
木瓜的配伍
《陆川本草》:治远年烂脚:木冬瓜二两,土薏一两,猪脚一条。共煲服。
木瓜的相关论述
1.《本草纲目》:木瓜所主霍乱吐利转筋、脚气,皆脾胃病,非肝病也。肝虽主筋,而转筋则由湿热、寒湿之邪袭伤脾胃所致,故筋转必起于足腓,腓及宗筋皆属阳明。木瓜治转筋,非益筋也,理脾而伐肝也,土病则金衰而木盛,故用酸温以收脾胃之耗散,而借其走筋以平肝邪,乃土中泻木以助金也。木平则土得令而金受荫矣。《素问》云:酸走筋,筋病无多食酸。孟诜云:多食木瓜损齿及骨。皆伐肝之明验,而木瓜入手、足太阴,为脾胃药,非肝药,益可征矣。
2.《本草正》:木瓜,用此者用其酸敛,酸能走筋,敛能固脱,得木味之正,故尤专入肝益筋走血。疗腰膝无力,脚气,引经所不可缺,气滞能和,气脱能固。以能平胃,故除呕逆、霍乱转筋,降痰,去湿,行水。以其酸收,故可敛肺禁痢,止烦满,止渴。
3.《本草新编》:木瓜,但可臣、佐、使,而不可以为君,乃入肝益筋之品,养血卫脚之味,最宜与参、术同施,归、熟(地)并用。
4.《得配本草》:血为热迫,筋转而痛,气为湿滞,筋缓而软,木瓜凉血收脱,故可并治。
5.《本草求真》:木瓜,酸涩而温,止属收敛之品,何书备着其功曰理脾、舒筋、敛肺?缘暑湿伤人,挥霍撩乱,吐泻交作,未有不累脾胃而伤元气,损营卫而败筋骨。木瓜气味酸涩,既于湿热可疏,复于损耗可敛,故能于脾有补,于筋可舒,于肺可敛,岂真肺胃虚弱,可为常用之味哉?然使食之太过,则又损齿与骨及犯癃闭,以其收涩甚而伐肝极,奈人仅知理脚,而不审其虚实妄投,殊为可惜。陈者良。
6.《本草思辨录》:考古方用木瓜之证,如脚气、脚痿、腹胁胀满,多与辛温药为伍,不外驱寒湿之邪,辑浮散之气,虽功在降抑,而终不离乎敛,故其治筋病于转戾为宜,拘挛则非其所长。独许叔微以木瓜治项强筋急,谓少阴之筋从足至项,为肝肾受邪所致。是病虽在上而因仍在下。其以乳香、没药为佐使,则其以伸筋任乳、没,不以责木瓜,亦可见矣。
7.《雷公炮炙论》:调营卫,助谷气。
8.《别录》:主湿痹邪气,霍乱大吐下,转筋不止。
9.《食疗本草》:治呕晼风气,吐后转筋,煮汁饮之。
10.《本草拾遗》:下冷气,强筋骨,消食,止水痢后渴不止,作饮服之。又脚气冲心,取一颗去子,煎服之,嫩者更佳。又止呕逆,心膈痰唾。
11.《海药本草》:敛肺和胃,理脾伐肝,化食止渴。
12.《日华子本草》:止吐泻奔豚及脚气水肿,冷热痢,心腹痛,疗渴。
13.《日用本草》:治脚气上攻,腿膝疼痛,止渴消肿。
- 艾麻草
- 鸡骨香
- 爬山虎
- 鹿筋
- 鹅脚板
- 马鞍藤
- 芋儿七
- 蒴藋
- 楤木根
- 椰子壳
- 七角风
- 红楤木
- 红茴香根
- 独活
- 枸骨根
- 常春藤
- 柳枝
- 八楞木
- 毛麝香
- 川乌
- 威灵仙
- 石燕
- 祖师麻
- 白杨树皮
- 荠菜子
- 草乌
- 石楠叶
- 海蜇皮
- 臭牡丹根
- 香樟
- 六轴子
- 蛇蜕
- 香加皮
- 槐白皮
- 水栀根
- 两头尖
- 秦艽
- 柳白皮
- 松节
- 木瓜
- 曼陀罗子
- 假蒟
- 滚山虫
- 枫荷梨
- 艾纳香
- 防己
- 侧子
- 钻地风
- 见血飞
- 樟木
- 路路通
- 透骨草
- 蚕沙
- 三角风
- 寻骨风
- 穿破石
- 海风藤
- 猕猴骨
- 伸筋草
- 四念癀
- 桑枝
- 丁公藤
- 菝葜
- 雷公藤
- 海桐皮
- 臭梧桐
- 老鹳草
- 鳝鱼血
- 穿山龙
- 青风藤
- 桑树根
- 凌霄根
- 丝瓜络
- 牛骨
- 半枫荷
- 黑骨头
- 八角枫根
- 豨莶草
- 乌梢蛇
- 大叶藤
- 猫腿姑
- 络石藤
- 肿节风
- 蕲蛇
- 千斤拔
- 凤尾搜山虎
- 虎骨
- 狗骨
- 鸡血
- 野料豆
- 五加皮
- 槲寄生
- 桑寄生
- 鹿衔草
- 千年健
- 狗脊
- 野木瓜
- 大粘药
- 走马胎
- 宽筋藤
- 无柄卫矛
- 梦花根
- 乌口树
- 天蓬草
-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
-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
- 葛根的功效与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与作用
- 燕窝的功效与作用
-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
-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
- 木瓜的功效与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樱桃的功效与作用
-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
- 党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铁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
-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
- 杨梅的功效与作用
- 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
-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阿胶的功效与作用
-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
-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
- 无花果的功效与作用
-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
- 芦荟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
- 芡实的功效与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与作用
- 杜仲的功效与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与作用
-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
-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
-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
- 莲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与作用
-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
-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
- 银杏叶的功效与作用
- 沙棘的功效与作用
-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
- 葡萄的功效与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
-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
- 大蒜的功效与作用
-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
- 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
-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
-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
-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
- 何首乌的功效与作用
-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
-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
-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
- 锁阳的功效与作用
- 百合的功效与作用
-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
-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
- 丝瓜的功效与作用
- 金钱草的功效与作用
-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
- 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与作用
-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
- 酸枣仁的功效与作用
-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与作用
-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
- 荷叶的功效与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
-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
-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
-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
- 木香顺气丸的功效与作用
- 通脉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